俗話說,“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意思就是春天不要急于脫掉厚衣服,秋天也不要剛見冷就穿得太多,適當地捂一點或凍一點,對于身體健康有好處。南京市江寧區秣陵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馬國祥提醒,“秋凍”并非適合所有人,更不是“一凍到底”,頸部、腹部、腳部等處不宜“秋凍”。

馬國祥稱,俗語中“春捂秋凍”中提到的“秋凍”是指秋天后氣溫會有所下降,但是不要過早穿上棉衣。這是因為過早保暖,機體對寒冷沒有一個循序漸進的認識過程,使得人體對寒冷的調節能力下降,真正到了嚴寒時節更加容易染上疾病。相反,如果此時適當“凍一凍”,則有助于增加自身皮膚黏膜對寒冷的耐受力,從而提高抗病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適當秋凍可以增強身體抵抗能力,促進身體血液循環,但秋凍需要接受寒冷刺激,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一般而言,患有鼻炎、心腦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胃腸道疾病以及骨關節疾病的人群、體寒的女性患者、體虛老人、兒童等人群都不適合“秋凍”。
“秋凍”更不是“一凍到底”。有些部位,如頸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應根據氣溫變化注意保暖,尤其是腳部。
腹部:上腹受涼容易引起胃部不適,甚至疼痛,特別是有胃病史的人更要加以注意。下腹受涼對女性傷害大,容易誘發痛經和月經不調等,經期婦女尤其要加以重視。
雙腳:腳被譽為人的第二心臟。腳是人體各部位中離心臟最遠的地方,血液流經的路程最長,而腳部又匯集了全身的經脈,所以人們常說“腳冷,則冷全身”。全身若冷,機體抵抗力就會下降,病邪就有可能乘虛而入,容易導致疾病的發生。
脖子:這個部位受涼,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癥狀的感冒;向上則會導致頸部血管收縮,不利于腦部供血。
肩膀: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相對比較脆弱,容易受傷。( 錢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