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芯片封測領域,長電科技(600584.SH)在國內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名,然而老二的位置由誰來做,華天科技(002185.SZ)和通富微電(002156.SZ)誰也不服誰。
從2020年Q3財務數據看,通富微電實現營業收入74億元,高于華天科技的59億元,營收規模位居國內第二,但通富微電凈利潤卻比華天科技少了近40%。
截至2020年12月4日,華天科技市值438億元、PE(TTM)為73倍;通富微電市值392億元、PE(TTM)為112倍。
那么,該如何看通富微電和華天科技呢?
通富微電背靠大客戶AMD
收購AMD旗下蘇州和馬來西亞檳城工廠為通富微電帶來訂單。
通富微電和華天科技先后于2007年7月、11月上市。彼時,在兩家的招股說明書里,通富微電還是國內集成電路封裝測試領域排名第一的公司。
然而,國內另一位封測玩家長電科技憑借在2003年率先上市,早早布局SIP(系統級封裝)先進封測生產線,做好了超越的準備,2008年金融危機過后長電科技開始在國內封測領域逐漸領先,2015年長電科技收購全球第四大封測企業星科金朋,鞏固了國內第一名的位置,進一步拉開了與通富微電及華天科技的差距。
華天科技也奮起直追。2011年華天科技完成第一次定向增發,募資3.66億元進行封裝工藝升級技術改造,通過項目的實施,提高銅線替代金絲的比例,降低生產成本;增加了QFN、DFN、BGA/LGA、TSSOP等中端封裝產品的產能。到了2013年,華天科技并表華天昆山,形成天水、西安、昆山三地發展的格局,在營收上有了極大跨越。
對比之下,通富微電則錯過了2012年后集成電路行業發展的一波小行情,在2012-2015年的發展可以說是平穩有余,沖勁不足。
轉折發生在2016年,通富微電聯合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斥資3.71億美元收購AMD旗下蘇州和馬來西亞檳城工廠各85%的股權。
這兩家工廠是AMD核心配套封測廠,超過90%的營收來自AMD,主要技術路線以倒裝為主,主要量產技術包括FCBGA、FCPGA、FCLGA,從事CPU、GPU、APU、游戲機芯片等高端產品的封裝測試。
AMD是全球第六大集成電路設計公司,從事CPU和GPU的設計。它在發展過程中也走了很多彎路,2006年花費56億美元收購GPU公司ATI后,財務費用飆升、新品推出不順將AMD拖入泥潭。直到2014年,AMD原COO蘇姿豐博士接任CEO以后,AMD才開始逐漸聚焦高性能計算,擺脫一些累贅業務。在一系列改革舉措中,出售毛利率低的封測業務成為AMD“瘦身”和“輸血”的良藥。
借此機會,通富微電成功攬下AMD的封測業務,并與AMD建立戰略合作關系,此后通富微電業績迅速增長,2018年營收規模超過華天科技,這背后主要驅動因素正是AMD的二次崛起。
AMD于2017年推出Zen架構,憑借該產品實現扭虧為盈;2019年,AMD將Zen架構升級到Zen2,其8核Zen2處理器的性能可與英特爾的i9-9900K比肩。Zen2采用了7nm工藝,作為第一家為AMD提供7nm封測服務提供商,通富微電蘇州和檳城工廠2017-2019年營收年復合增長率超過21%。
2020年10月AMD推出全新的Zen3CPU架構,并發布了用于臺式機的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在依然使用7nm工藝制程的情況下,單核性能反超英特爾,而且英特爾7納米處理器延遲推出,預計AMD會占據更多市場份額,這相當于給通富微電2021年的業績提速打下了基礎。
當然,背靠AMD也給通富微電帶來了一些困擾。
截至2019年底,AMD作為通富微電第一大客戶,其銷售額已占通富微電當年銷售總額的49%,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占比達67%,同期長電科技、華天科技前五大客戶銷售額合計占比不過33%、17%。
從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重的變化情況來看,2016年起通富微電這一數據一直是三家中最高的。截至2020年9月30日,通富微電應收賬款占總資產比重達14.06%,同期長電科技、華天科技分別為11.55%、7.97%。這意味著通富微電對下游客戶的回款能力不強,議價能力減弱,AMD的強勢可見一斑。
華天科技短期內有產能優勢
對于封測廠商來說,自身產能是擺在眼前的一個重要問題。
在全球部分地區復產復工拉動需求,國內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目前各晶圓代工廠滿載,各封測廠商也產能吃緊。
通富微電目前擁有南通崇川總部、南通蘇通、合肥、蘇州、馬來西亞檳城五處生產基地,不僅近兩年一直在擴產,還準備再投資32億擴建產能。
通富微電在崇川、蘇通及合肥工廠投資約40億元推進電源管理、觸控、存儲、Driver IC 等新老產品的擴產,在蘇州及檳城工廠為CPU、GPU以及高端服務器 7 納米新產品的投資約20億元。
高額投入導致其折舊持續增長,2017-2019年,通富微電當期計提折舊金額分別為占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34%、13.82%、14.49%。受此影響,根據通富微電2017-2019年年報,兩個重要子公司合肥和南通的工廠營業利潤、凈利潤連續3年為負。然而,18、19年檳城和蘇州這兩個工廠凈利率卻達6.6%、3.8%,超過了華天科技的綜合凈利率。看來,通富微電各基地之間發展并不平衡,老基地似乎拖了后腿。
2020年11月,通富微電完成定增募資32億。根據募投計劃,項目建設期為2-3年,預計通富新增產能有望在2022-2023年間陸續完成全部投產,新增產能約占公司2019年生產量的16%,達產后合計年收入將達到30.21億元(相當于2019年收入的37%),凈利潤達到4.29億元。
華天科技目前擁有天水、西安、昆山、南京基地,及Unisem工廠。其中南京基地產能正在爬坡,未來還有建設項目待落地。華天南京項目總投資80億元,分三期建設,主要進行存儲器、MEMS、人工智能等集成電路產品的封裝測試。目前,南京工廠在2020年7月完成15億元一期項目投產,正在加快二期項目建設。
從2019年的產量情況來看,通富微電產量為229.94億塊,華天科技產量約331.18億塊,兩者綜合產能利用率在90%左右,均是滿產滿銷狀態。
結合已有產能和在建項目來看,華天科技因為19年完成收購Unisem,南京基金項目落地加速,短期內相比通富微電獲得了一定的產能優勢,而通富微電在合肥和南通兩個生產基地的投入回報尚未有所顯現,能否切實提升業績還需進一步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