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不再是仿制藥的天下了!但大家都知道醫藥行業是出百倍大牛股的好賽道,有沒有什么公司可以不受政策影響,躺著賺錢,在醫藥行業能長久的生存下去?今天就為大家分析一下華蘭生物股票的投資價值。
華蘭生物業務模式
華蘭生物旗下業務分三個板塊:血制品疫苗單抗
我們先說血制品,血制品就是從人體血漿中提純出來的醫用蛋白質,而血漿的來源很少。根據估算,2018年我國的采漿量約為8800噸,目前我國人口數約為13.9億人,人均采漿量約為6.4mL。而美國2015年采漿量為3.11萬噸,人口數量為3.2億人,人均采漿量為97.2mL。我國人均采漿量僅為美國的1/15。
而以血制品中最常用的白蛋白為例,2018年國內人血白蛋白批簽發總量(折合10g/瓶)為4703.93萬瓶,同比增長12%,其中國產人血白蛋白批簽發量為1905.2萬瓶(+7.4%),進口人血白蛋白2798.73萬瓶(+15.3%),進口占比提升至59.5%。
這說明什么,說明血制品行業潛力巨大,增長空間巨大,而且國內的產量根本跟不上,供不應求,最重要的是這個行業自2001年開始,政府就不再批準新設血制品企業了,就只有2001年之前拿到牌照的幾家企業在競爭而已。或者競爭都談不上,因為他們全部發足馬力生產都不夠國內需求。
換句話說就是:你只管生產,賣不出去算我輸!
由于血制品同質化特別嚴重,不同廠商的同一產品,差異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所以誰產能最大,誰就最牛逼。而血制品的生產,無非是血漿采集,據公司自己年報所說,中生集團、華蘭生物、上海萊士和泰邦生物四個企業為龍頭,四家企業的采漿量占全國采漿量的50%以上
我們可以看出,雖然華蘭生物的血漿站落后天壇生物、上海萊士一大截,但是采漿量卻和他們差不多,說明華蘭的采漿效率高出競爭對手很多,而18年報告期中,華蘭在積極申請新建單采血漿站,魯山已經獲批并正式采漿,這樣下去,要不了多久,華蘭的產能就能超越天壇生物。
接著我們看疫苗,與老老實實做血漿業務的競爭對手天壇生物和上海萊士相比,華蘭生物野心要大一些,先后布局疫苗和單抗業務,企業未來發展想象空間自然要比競爭對手大。
公司主要靠流感疫苗,且公司的流感疫苗是第一個獲得世界衛生組織認證的,算是國內流感疫苗的龍頭,也得益于競爭對手長生生物自己作死,退出了競爭。在2018年中,疫苗占公司營收的24.8%,但這部分業務與流感疫情緊密掛鉤,屬于看天吃飯,具有極大的不穩定性,難以作為業績增長的可靠預期。
其他疫苗可以不作考慮,因為公司的其他疫苗都虧損。
最后看一下單抗,世界范圍內的單抗藥物年銷售額總計已達數百億美元,單抗藥物成為生物藥物中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非常具有想象空間。
據18年年報顯示,公司取得了德尼單抗、帕尼單抗和伊匹單抗3個單抗的臨床批件,目前共有7個單抗品種取得臨床試驗批件,其中阿達木單抗、曲妥珠單抗、利妥昔單抗、貝伐單抗正在開展III期臨床研究,預計明年就可以上市為公司帶來利潤,因此單抗這方面是可以期待的。
華蘭生物財務分析
首先看分紅融資比,公司上市14年來,分紅融資比398.1%,優秀!
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一直都很低,買了不少理財產品,比較有錢,抗風險能力高,如果能拿出一部分錢加大研發投入就更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17年每股經營現金流只有0.19元,18年有1.39元,于是我拉出了五年公司的經營現金流情況:
可以看出,公司16、17年每股經營現金流都挺差,18年恢復正常;且公司的存貨自16年開始也突然變高:
于是我又拉出了公司五年的存貨周轉天數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看看這存貨增長是否健康
結論是,不太健康,尤其是應收帳款周轉天數,自17年開始,迅速上升,于是我翻開16、17的年報,想看看那兩年公司發生了什么。
16年的年報顯示:2016年3月的山東疫苗事件對疫苗行業帶來較大負面影響,造成市場對疫苗產品的需求減少,公司疫苗產銷量下滑,也是迫不得已,公司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流感病毒裂解疫苗實現了首次出口,疫苗的滯銷,使得公司出海謀求出爐,銷售費用大大增加,因此經營現金流凈額是下降
17年的年報顯示:公司應收存貨的大幅上升主要是兩方面因素所致:1.醫改兩票制導致大量中小經銷商退出市場,華蘭需要花大的成本去重建渠道,其中應收款壓款數額上升,備貨大幅上升。2.疫苗業務目前仍處于虧錢階段,導致存貨的上升
至少截止18年的年報來看,公司的存貨的應收帳款都沒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而公司收入國內外占比來看,國際市場的開拓好像是做了無用功
總結
華蘭生物的血制品屬于躺著賺錢的生意,據壟斷性,按市場的話說就是誰當董事長都能賺錢;疫苗方面除了流感疫苗,其他全是雞肋,但流感疫苗受周期性影響太強;單抗業務值得期待,但尚未落實,目前不好評估,不知是否能成為公司新的增長點;公司的研發實力幾乎可以算是醫藥公司中倒數的,所以未來對創新藥業務不抱希望
由五年來動態市盈率來看,公司目前處于低位,我大膽給華蘭生物估值,3年后血制品依舊是好生意,給予每年30%增速,疫苗周期性波動太強,平均每年給予8%增速(因為大概率是虧一年賺一年),則綜合增速在23.4%
以2018年凈利為基礎,2021年凈利為:21.4億,給予30倍PE,對應市值642億,離現在有48%的增幅,只能說目前估值合理,算不上低估,但要是公司單抗業務有驚喜的話,另當別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