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進展一直備受關注。8月3日,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今年上半年安徽自貿試驗區建設情況。記者了解到,今年前6月,安徽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959.3億元、同比增長28.5%,新增注冊企業7674家、同比增長45.5%。

上半年安徽自貿試驗區
實現進出口959.3億元
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安徽自貿試驗區實現進出口959.3億元、同比增長28.5%;實際使用外資(FDI)1.1億美元,其中高新技術利用外資占比達40%;新增注冊企業7674家、同比增長45.5%。
作為對外開放的一扇“窗”,安徽自貿試驗區貢獻了全省上半年26.1%的進出口、12.5%的利用外資、4%的新增注冊企業。同時,三個片區積極開展首創性、差異性改革創新,形成了40項制度創新成果。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3個自貿試驗區以外的13個省轄市均設立聯動創新區,形成全省“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協同發展局面。聯動創新區積極復制推廣全國和省級改革試點經驗,結合實際開展創新探索,形成了“區域評估”機制、“數字治超”模式、“稅信通”聯合激勵模式、“標準地”2.0版出讓模式等一批好經驗好做法。
合肥片區
對外開放活力持續釋放
作為三大片區之一,合肥片區重點發展高端制造、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新型顯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電商等產業,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引領區。
上半年,合肥片區圍繞主導產業開展差異化創新探索,對外開放活力持續釋放。
從物流上便能感受到合肥活力,以合肥中歐班列為例,新增國際線路29條,上半年共發運班列449列,發運集裝箱36772標箱,貨值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76.8%、76.7%、74.4%。不僅如此,合肥新橋國際機場新開通“合肥-大阪”定期國際貨運航線,國際貨運航線達到5條;合肥至寧波海鐵聯運業務量單月首次突破1萬標箱,成為長三角地區第四條單月業務量破萬箱的海鐵聯運線路。
與合肥有關的222項制度創新
已全部落地
全國278項制度創新成果中,與合肥有關的222項已全部落地。另外,推動制度創新敢闖敢試,在全省首批復制推廣制度創新成果中,合肥片區貢獻24項。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合肥片區又有17項成果入選“全省40項創新舉措”。
在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方面,全省首創“中歐班列進口貨物分段計稅”運費機制改革,根據境內外路程比例拆分運費,率先實現進口貨物國內段運費免稅。今年已試點專列2列,貨值共計3447.5萬元,退還稅款7.9萬元;在助力產業發展方面,推行環評與排污許可“兩證合一”改革,在建設項目辦理環評和排污許可時,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只進行一次生態環境行政許可審批,已完成35例“兩證合一”許可事項,項目審批周期由改革前的60個工作日,壓縮到5個工作日;在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方面,針對初創期科創企業較多的情況,創新建立貸投批量聯動金融服務新模式,片區與試點銀行簽訂科創企業批量聯動合作協議,目前已有107家科創企業批量獲得授信支持,授信額1.93億元。(李潤媛 實習生 劉曉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