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中醫科學院眼科醫院耳鼻咽喉科 隋青汝 劉勇剛
(資料圖片)
什么是耳石癥?
耳石癥,又名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常見的外周性前庭疾病,表現為頭部運動至某一特定位置時出現的短暫旋轉性眩暈或頭暈,伴有特征性眼震。
病因是什么?
耳石癥的病因較為復雜,部分病因不明,部分與神經及耳部疾病相關。但由于發病年齡以40歲以上更為多見,并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所以可能是因機體老化,血管硬化或內耳器官功能減退使得耳石膜的粘性減弱,導致耳石容易脫落。也可繼發于頭顱外傷震動,尤其是額部顳部。這是因為橢圓囊位于顳骨內,外傷時橢圓囊遭受撞擊產生震蕩,易造成耳石脫落。此外,病毒性神經迷路炎等內耳炎癥,以及過度勞累、生氣、酗酒、抽煙、感冒等,都可誘發耳石癥。
注意:
診斷需要先排除嚴重的神經系統疾病、心臟病、頸椎病及頸部動脈狹窄的可能,再結合醫生的經驗以及仔細的體格檢查綜合判斷。
如何判斷是否患有耳石癥?
通常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1、眩暈發作起病急,但是發作一次之后再發作時較上次減低;
2、眩暈發作有延遲性,一般在頭部運動之后3~5s出現眩暈,眩暈一般持續時間不超過1min(嵴石分型除外);
3、眩暈具有明顯的旋轉感,表現為物體的旋轉感或自身的旋轉感;
4、常出現于坐臥體位變化或臥位翻身時,可因眩暈發作從睡眠中驚醒;
5、嚴重者可因頭部輕微動作就引發眩暈,發作后會伴隨較長時間的飄忽感或不穩定感;
6、一般不伴有耳鳴、耳聾等聽力改變,可伴有惡心、嘔吐、心慌、面色蒼白、出虛汗等癥狀。
此外,可能還需要進行聽力試驗、眼震電圖、前庭雙溫測試等檢查,為鑒別診斷提供充足的證據。
患有耳石癥怎么辦?
耳石癥確診之后建議患者去耳鼻喉科做手法復位,手法復位主要是醫生根據患者受累的部位給予不同的治療,通過改變患者的體位和頭位讓脫落的耳石重新回到原來的位置,這樣患者的眩暈能得到一定緩解。手法復位是耳石癥最有效最常見的治療手段。當然也有患者在復位之后出現飄忽感,這時可以少量使用藥物治療,但一般不建議耳石癥單純使用藥物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