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上“擂主”胸有成竹,盡展風采;臺下“攻擂”者“摩拳擦掌”,躍躍欲試……4月3日,為進一步提升基層黨組織黨建工作業務水平,加強全區新時代各領域黨的建設,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第五期基層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擂臺比武”大賽決賽隆重舉行。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以大比武活動為載體,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這是余江區進一步激發基層黨組織書記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營造比學趕超良好氛圍、實現鄉村振興、城鄉融合和宅改有效銜接的新思路。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余江區是農業大縣,廣袤的農村大地,是“頭羊”們盡情施展才干的大好舞臺。
近年來,余江選優配強村干部,拓寬渠道,通過在現任村干部中“留”,在工作表現優秀的農村青年中“挑”,在致富帶頭人和優秀退伍軍人中“選”,在外出務工能人和大學畢業生中“請”等途徑,不拘一格選賢任能,“領頭羊”隊伍持續壯大。
“頭羊”帶路走在前,群眾緊跟隨其后,同謀發展,同向發力,基層黨組織迸發新活力,鄉村新貌迎來“百花齊放”。
今天的潢溪鎮店前村畬族雷家,宛如一幅民族團結幸福畫卷。在黨組織帶領下,村里注重傳承保護畬族文化,推進傳統紅糖產業種植、生產、銷售良性循環,將“甘蔗紅糖”這一“甜蜜事業”做強做大,實現集體經濟與百姓雙豐收。從入選全省生態文明村到獲評江西省AAA級鄉村旅游點再到上榜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村名單,近年來,店前雷家依托良好的村集體產業、豐富的民族文化及深厚的文化底蘊全面建設美麗家園,顏值與內涵雙雙提升。
同樣亮眼的,還有洪湖鄉蘇家村。這里村民均是蘇軾后裔,是一個文化名村,同時也是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十四五鄉村振興重點幫扶村。近年來,村里黨員干部群眾以蘇東坡文化為主線、以產業發展為支撐,以農村改革為動力,全面打造集“黨建引領+農旅融合+休閑體驗+文化傳承”為一體的精品文旅改革示范村。在黨建引領下,借助宅改東風,蘇家村正逐步成為游客流連忘返、百姓安居樂業的美麗鄉村和人文家園。
相比農村鄉鎮,錦江鎮東風社區這個城中村另有精妙,利用小網格奏響黨群大合唱。東風社區傳承紅色血脈,突出黨建引領,將社區劃分為6個網格,11個片區,60個樓棟(小巷),由社區“兩委”干部擔任網格長,小組長、優秀志愿者擔任片區長,熱心公益、做事公道的黨員、志愿者擔任樓棟長、小巷長,77名“三長”實現 717 戶、2158 名常住居民全覆蓋。該社區創新工作模式、著力破解服務基層能力不足難題,有效提升社區精細化治理水平,涵養社區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良好社會新風尚。
一批批“優等生”,如雨后春筍,紛紛涌現。大家互學互鑒、爭先進位、比學趕超,“擂臺比武”的序幕,由此拉開。
活動開展以來,余江區創新推出以“線下線上、全民參與”為主要內容的“線上+線下”擂臺比武模式,增加群眾線上評議,共有166568人次訪問參與評議,激烈的線上“比武”和廣大群眾的認可,為參賽基層黨組織書記線下打擂鼓足了信心。全區141個村(社區)均參與鄉鎮評選,43個村(社區)進入區級預賽,18個村(社區)、6個六大領域基層黨組織晉級決賽。最終確定24名優秀黨組織書記走上擂臺,進行角逐。
“這24個黨支部,分別在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績!”隨著主持人的介紹,大比武決賽火熱進行。擂臺賽分風采展示、上臺演講環節,由評委進行現場打分,現場統計分數,當場公布成績。
曬成績、談經驗、謀發展,24名基層黨組織書記輪番上陣,或者信心百倍,或者不甘示弱,或者底氣十足,一個個激情昂揚。整場活動比出了打擂的“火藥味”,充分展示了基層黨組織的新作為,展現了新時代黨組織書記勇于擔當的良好作風,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掌聲。
(中國日報社江西記者站 唐瑩)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