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下午,西山區海口街道雙哨社區居民周富華家今年的水蜜桃全部摘完。放眼望去,村民種植的600畝桃樹占了大半個山頭。“水蜜桃落潮,接下來就等梨啦。”周富華說。

近年來,海口街道結合實際,大力推進產城融合和鄉村振興工作,水蜜桃、櫻桃、蘋果等特色種植業成為當地農業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
“種一代富三代”
雙哨社區下轄7個居民小組,共有耕地8501畝、林地10915.82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面積726.05畝、有效灌溉面積3200畝。因為地處山區,水利基礎設施較落后,當地產業發展受到制約。
2016年,在相關部門的支持下,海口街道啟動兩期螳螂川提水灌溉工程,解決了4500余畝農田的用水難題,把“靠天吃飯”的荒地打造成了“致富田”。兩期提水灌溉工程完成后,社區探索社企合作經營模式,由西山區發展公司投資、社區居民租地,引入國內知名農業企業——陜西海升果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在社區建設西山區現代蘋果示范園。
示范園于2019年開工建設,2019年11月竣工驗收,總投資約3000萬元。園內配備了先進的格架系統、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實時監控系統,建設面積726.05畝,種植果樹11.9萬棵,包含4個早熟、中熟、晚熟優質品種。預計2023年蘋果進入豐產期,總產量將達500噸。
雙哨社區上哨居民小組地勢高,耕地多為山地,土壤有機質含量低,社區提出種植果樹的思路。村民們積極響應,經濟收入明顯提升。
雙哨社區居委會主任李志祥介紹,目前,社區梨樹種植實現“種一代、富三代”效果。截至2021年底,社區共種植梨樹300畝、約0.5萬株,年收入約460萬元。桃樹堅持“無農藥”化種植,數量達0.8萬株,年收入達580萬元。“我家種植的12畝桃樹和梨樹每年收入4萬元,是全家的主要收入來源。”周富華說。
打造“三大經濟體系”
除了梨、水蜜桃、蘋果,中寶社區石馬哨居民小組的櫻桃也是海口街道的一大亮點。2010年,為提高村民收入,中寶社區黨委鼓勵村民種植櫻桃,并牽頭成立了櫻桃協會,邀請專家講授種植、管理技術。經過10多年發展,目前石馬哨居民小組已有櫻桃種植戶140余戶,形成600畝連片櫻桃樹,年產量超過25噸。
4月櫻桃、5月水蜜桃、8月梨、10月蘋果……目前海口街道種植業不斷發展,一年中大半時間都能收獲水果。以鄉村振興為抓手,今年,海口街道明確提出高標準推動鄉村基層建設,全力打造黨建領航聚力的“先行區”;高質量推動鄉村經濟發展,全力打造產業融合升級的“示范區”;高品質打造鄉村宜居環境,全力打造生態保護治理的“樣板區”;高層次挖掘鄉村優勢資源,全力打造文化保護傳承的“特色區”;高要求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試驗區”。
海口街道將依托各社區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按照“一村一策”和“一村一品”工作思路,依托中國紅色文化教育基地石龍壩水電站、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海口林場、青魚灣水上樂園等發展各具特色的旅游文化產業,形成以水上樂園“冷水經濟”為主、溫泉康養“熱水經濟”為輔、鄉村美食“夜間經濟”為補充的“三大經濟體系”工作模式。(張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