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成人高脂血癥食養指南(2023年版)》(以下簡稱《指南》)。《指南》充分發揮現代營養學、傳統食養的中西醫各方優勢,將食藥物質、新食品原料融入合理膳食中,輔助預防和改善高脂血癥;針對不同證型人群編制食養食譜示例,提出食養指導,提升膳食指導個性化和可操作性;依據現代營養學理論和相關證據,以及我國傳統中醫理念和調養方案,推動中西醫結合,傳承傳統食養文化,切實推進食養服務高質量發展。
高脂血癥是指由于脂肪代謝異常,人體血清中一種或多種脂質的水平超過正常范圍,包括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甘油三酯過高。實際上,血脂異常也包括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在內的各種血脂異常。血脂異常病因可分為繼發性高脂血癥和原發性高脂血癥。繼發性高脂血癥是指由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脂異常;而原發性高脂血癥是指由于不良生活方式或基因突變造成的血脂異常。
《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18歲及以上居民高脂血癥總體患病率高達35.6%,造成嚴重的疾病負擔。高脂血癥是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的重要危險因素,長期患高脂血癥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
《指南》食譜根據辨證施膳原則,將高脂血癥總結為痰濁內阻型、痰瘀互結型、氣滯血瘀型、氣虛血瘀型、肝腎陰虛型、脾虛濕盛型6種中醫證型,并給出了不同證型對應的食譜示例,其中,經驗茶飲和食養方提供了主要材料、制作方法等信息。使用者可根據具體證型,選擇相應的食譜及食養方。每種證型列出了3天的示例食譜,每天的食譜給出了各種食物具體重量,使用者可以根據《指南》附錄的《常見食物互換表》進行食物互換和合理搭配。
《指南》建議,成人高脂血癥人群要做到食物多樣、營養均衡;應重點關注脂肪攝入,脂肪供能不超過總能量的20%—25%,每日烹調油攝入不超過25克,避免動物油等飽和脂肪酸攝入,少吃動物內臟等膽固醇含量高的食品,多選擇富含n-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魚、魚油);選擇富含膳食纖維的碳水化合物,每日飲食應包含25—40克膳食纖維(其中7—13克為水溶性膳食纖維);宜選擇大豆蛋白等植物蛋白,適當攝入動物蛋白,包括瘦肉、去皮禽肉、魚蝦類和蛋類,而奶類宜選擇脫脂或低脂牛奶等;避免過度加工食品,烹飪方法可選擇蒸、煮、汆、拌等方式,注意清淡飲食,少鹽少糖。同時,在合理膳食的基礎上,可針對不同證型選用食藥物質和食養方案。
《指南》食譜中食養方原料來源于允許使用的食藥物質、新食品原料以及普通食品原料,附錄中給出了高脂血癥不同證型食藥物質及新食品原料推薦名單。食藥物質及新食品原料食用量應符合相關要求,多種食藥物質、新食品原料聯合食用時宜酌情控制食用量。此外,已知對某種食藥物質過敏者、正在服用藥物可能與食藥物質有禁忌時,應在醫師、執業藥師及營養師等專業人員指導下食用。
關鍵詞: 高脂血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