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衛龍美味全球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衛龍”)在港交所披露了招股說明書,預計于12月15日正式掛牌上市,衛龍即將成為“辣條第一股”。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衛龍此前曾因食安問題、低俗營銷、產品健康問題等引發關注,另外還存在業績長期未能擺脫辣條依賴癥的狀況,不僅如此,受多重因素影響,衛龍當前估值也由此前的近700億元縮水至約220億元,上市后,衛龍的下半場該如何發揮仍待觀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估值大幅縮水
公告顯示,衛龍擬全球發售9639.7萬股股份,募資凈額9.36億港元。其中,在中國香港發售股份963.98萬股,占比10%;國際發售股份8675.72萬股,占比90%。另有15%超額配股權,最多發行1445.94萬股股份。
且衛龍預計發售價將不會高于每股發售股份11.40港元,且預期將不會低于每股發售股份10.40港元,經粗略計算,衛龍市值約為240億港元。然而去年衛龍完成了由CPE源峰和高瓴領投,紅杉、騰訊、云鋒基金等跟投的Pre-IPO輪融資,其估值一度高達近700億元人民幣,換言之,衛龍估值縮水近七成。
而如此一來,上述投資人也將隨著衛龍估值大幅縮水而蒙受損失,在招股書中,衛龍透露,CPE源峰、高瓴、紅杉、騰訊等發售前投資者的支付的成本為2.1635美元,較發售價溢價約55.11%。
辣條依賴癥難擺脫
衛龍招股書顯示,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按2021年零售額計,衛龍在中國所有辣味休閑食品企業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達到6.2%,且在調味面制品及辣味休閑蔬菜制品細分品類的市場份額均排名第一。
數據顯示,2019年,調味面制品占衛龍營收的比重高達73.1%,隨著衛龍加碼蔬菜制品、豆制品等,調味面制品所占營收比例已下降至約60%,但不可否認,衛龍的主要營收仍然依賴于調味面制品。
不僅如此,辣條產品的不健康標簽一直難以徹底揭除。科普中國曾撰文稱,簡要總結辣條,可以歸結為“四多一少”,能量多、鹽多、糖多、添加劑多,但其他營養物質含量少;經常食用會增加患超重肥胖、高血壓等慢病的危險。特別是對于兒童而言,危害相對會更大,孩子的味覺和身體器官正在生長發育,這些額外的因素都會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經常食用還會影響味覺的形成以及骨骼的發育。
行業人士則分析稱,衛龍主要依靠辣條營收,產品線單一,整體結構不夠豐富完善,存在可持續性發展的風險。衛龍需要增添新品類來完善矩陣,開辟高端化、健康化零食產品布局,實現低端零食高端化,摘下“不健康”的固有印象標簽。
低俗營銷、食安問題引關注
或許是辣條產品本身缺乏技術壁壘,又或許是三只松鼠、鹽津鋪子等知名休閑食品品牌推出辣條產品給衛龍帶來了競爭壓力,衛龍在營銷上也頗費心思,然而今年三月,由于衛龍產品包裝被質疑低俗營銷反而引起了消費者反感。當時有網友反映,“衛龍”大辣棒產品外包裝上印有“約嗎”、“賊大”、“強硬”等廣告語,質疑其屬于低俗營銷,打色情擦邊球,隨即引發廣泛關注,#衛龍辣條包裝被指打低俗擦邊球#話題一度成為微博熱搜。
此后不久,衛龍通過官方微博賬號發文回應并致歉。衛龍稱,近日,有網友就公司產品的包裝提出相關的意見和建議,產品包裝的版面文案內容引起部分網友的爭議,在此我們深表歉意,公司非常重視廣大網友和消費者的意見,決定停止有爭議文案包裝的生產,同時進行版面文案及設計的優化。衛龍表示要在傾聽中成長,在批評中改變。
行業人士認為,衛龍的優勢表現在占位辣條頭部品牌,線下線上渠道布局完善,以及年輕化的營銷方式拉進年輕人。但是,衛龍過度營銷導致消費者反感。
另一方面,衛龍相關食品安全問題也時有發生。
今年1月,有網友反映稱,在衛龍辣條中吃出異物,不過隨后衛龍方面表示,公司已經和消費者聯系,并向消費者介紹了衛龍的生產工藝流程及質量控制,該消費者認可衛龍的工廠管理,目前消費者和公司均無法確認該事件是工廠原因造成。
根據2018年8月,原湖北省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公告(2018年第34期),衛龍(漯河市平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旗下1批次親嘴燒(紅燒牛肉味調味面制品)和1批次小面筋(香辣味調味面制品)檢出山梨酸及其鉀鹽、脫氫乙酸及其鈉鹽,標準規定為不得使用。
還有部分消費者通過網絡投訴平臺反映稱,衛龍產品發霉、吃出異物。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