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迎來霜降節氣。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也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氣。此時,已是深秋,但溫度宜人,是長沙秋高氣爽、金桂飄香的好時節。俗話說“一場秋雨一場寒,十場秋雨要穿棉”,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科副教授譚超提醒,接下來隨著天氣的變化,市民要適時增加衣服,夜間睡覺時要蓋好被子,以防止胃部、腹部著涼,導致疾病發生。此時,可加強體育鍛煉,改善胃腸道血液循環,增強人體素質,提高機體對天氣變化的適應能力,從而減少發病。

霜降時節,我國一些地區有吃柿子的習俗,在福建、泉州等地有“霜降吃了柿,不會流鼻涕”“霜降吃柿子,冬天不感冒”的養生民諺。譚超介紹,柿子入藥之功有五,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潤燥也,止痛也。根據李時珍的經驗,霜降節氣吃柿子不僅可以嘗鮮飽口福,同時對身體還有好處。
但需要注意的是,柿子性寒,現代研究表明其含鞣酸,有澀腸作用,可引起便秘,且易與鐵、蛋白質結合發生不良反應,所以便秘患者禁食;與含鐵食物如動物血、肝臟不可同食,以免影響人體對鐵的吸收;與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食物像螃蟹等不可同食,以免引起腹痛、胃結石。
霜降時節,除了吃柿子,還可以如何養生?譚超介紹,霜降正朝著冬天過渡,也是進補、貼秋膘的好時機。民間有諺語,“一年補透透,不如補霜降”, 中醫治療遵循“虛者補之,損者益之”的原則,切忌無病進補;或不分虛實地濫補、過量進補;或亂配藥材;或盲目追求昂貴食材,因此,霜降進補宜有度。虛證應分清氣虛、血虛、陰虛、陽虛,對癥服藥才能補益身體,否則會適得其反。還要注意進補適量,忌以藥代食,藥補不如食補。
霜降時節,大自然之陽氣逐漸收斂并藏匿起來,對于人體而言,金水相生,導引、養生、保健的重點也從肺逐漸加入了腎的練習。可以做兩手攀足式的練習。兩手攀足,手(陽)足(陰)相接而陰陽相交、心腎互補;俯身拔脊、伸展腰腿,則可柔筋、健骨、壯腰、補腎、益肝,延緩衰老。八段錦的兩手攀足固腎腰、少林易筋經的掉尾勢、十二段錦的俯身攀足式等都是與此類似的功法,可以互參共研。
霜降后易引起風濕痹病。譚超副教授提醒,應注意及時穿上長衣長褲。可以自上而下做做運動,從手指末端屈伸活動,再到手腕和肩臂,以肩肘為圓心點,用肩進行前后的環肩鍛煉。還可以鍛煉一下脊椎,從頸椎到腰椎逐節拉伸,再做下肢的關節運動,可以用屈伸轉圈的方法將關節活動開。同時,天氣轉涼后,胃部容易受涼,引起痙攣、胃痛、惡心、嘔吐;腹部受涼,則易腹痛、腹瀉,尤其是那些形體偏瘦的人,因皮下脂肪薄,就更加要注意胃部的保暖。
此外,逐漸進入冬季,萬物蕭條,人易傷懷。秋季要懂得調整自己的情緒,保持平和樂觀心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有助于緩解“悲秋”情緒,減輕霜降肅殺之氣造成的郁悶。( 李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