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這樣的季節特別容易犯困,很多人選擇每天多睡一會兒。不過專家表示,睡覺時間過長不一定是好事,還可能增加健康風險!
長時間睡眠超過8小時,心血管事件風險大

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心血管病科主任醫師邢俊武介紹,歐洲心臟病學會年會(ESC 2020)公布了兩個研究摘要,都和睡覺時間長短與心血管病的風險有關。第一則研究顯示,長時間睡眠時間大于8小時與不良心血管事件、缺血性卒中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合并心力衰竭高發生率相關。
第二則研究顯示,長時間午睡會增加30%的全因死亡風險和34%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發現,午睡小于60分鐘不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午睡時間小于30-45分鐘可能會改善夜間睡眠不足的人的心臟健康。研究人員總結:“如果你想午睡,研究表明最安全的方法是不超過一小時。”
久臥傷身,睡覺時間、姿勢都有講究
邢俊武主任醫師介紹,中醫很早之前就注意到長時間臥床的危害。比如,《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篇》中指出:“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很多人會有這樣的感覺,午睡久了,反而覺得渾身不舒服。這是因為適當的躺臥或睡眠,可使人體形體、精神得到休息與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勞、增強體質。但臥床躺臥和睡眠過久,不僅影響身體的氣血運行和新陳代謝,而且還會使人身體懶散、萎靡不振,久之還會產生出現精神不振、身倦乏力,或食欲不振、胃滿腹脹,或動則心悸氣短等病癥。
邢主任提醒,一般午睡時間以30-40分鐘為宜,夜里睡眠時間以6-8小時為宜。吃飯后食物尚未消化,這個時候馬上躺下會增加胃腸負擔,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特別不利。最好是飯后先做一些有助消化的活動,比如散步,過半個小時左右再睡。對于高血脂、動脈硬化等疾病的患者來說,保持血液流通順暢是很重要的。睡覺的時候盡量不要趴著,這樣會影響心臟和血液流通,一般右側臥的入睡姿勢比較好。不管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還是健康人群,剛睡醒時不應馬上做復雜和緊張的工作,這樣會增加心血管的壓力。可以先喝點溫開水,清醒一下,再投入工作。如出現心慌、胸悶、胸痛等癥狀,需及時到醫院就診。(戚在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