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17個“世界腎臟日”,今年的主題是“吾愛吾腎,知識強腎”。鄞州二院(寧波市泌尿腎病醫院)腎內科主任包蓓艷提醒廣大市民:慢性腎病早期身體通常會發出一些信號,如水腫、少尿或無尿、血尿、尿中泡沫增多等,一旦出現癥狀一定要及時就診篩查,切莫拖延。
“當初該聽醫生的話,好好檢查。”56歲的王阿姨最近在鄞州二院腎內科被確診為“慢性腎病3期”,她不禁為自己7年前沒有聽從醫生建議而懊悔。
原來,7年前王阿姨就已經出現尿泡沫增多的癥狀,體檢尿常規檢查提示“蛋白1+”,當時衛生院醫生曾提醒她到上級醫院做進一步檢查治療,但王阿姨覺得并沒有其他不適,尿液中帶點泡沫也很常見,沒必要小題大做,就把醫生的建議拋諸腦后了。
可最近一周,王阿姨發現自己每次小便后,浮在尿液上的泡沫多得離譜,看上去很不對勁,就到鄞州二院做了個尿常規和血常規檢查。這一查才發現,王阿姨的24小時尿總蛋白值已是正常水平的20多倍。

“到慢性腎病5期就是尿毒癥了,王阿姨目前已是中期,可以說離尿毒癥也不太遠了。”王阿姨的情況讓包蓓艷感到惋惜,“如果7年前她能夠重視,早期干預、早期治療,就不會是現在這個結果。”
包蓓艷表示,泡沫尿其實是慢性腎病早期一個比較典型的癥狀。“但也不是出現泡沫尿就一定代表腎臟有問題,最好能及時到醫院做一個尿常規檢查,如果發現存在蛋白尿,就需要由專科醫師進一步治療處理。”
“還有一些患者,出于害怕等原因不肯做腎穿刺,病情一拖再拖,延誤了治療。”包蓓艷說,由于腎臟疾病的種類繁多,病因及發病機制復雜,治療方案及病情的發展結果也差別極大,通常需要通過腎穿刺活檢來明確疾病種類,進而制定精準的個體化治療方案。但是臨床上卻有一些患者,很抵觸腎穿刺,抱著“能忍就忍、能拖就拖”的態度,導致病情不斷惡化。
62歲的羅師傅就是其中之一。兩年前,羅師傅因泡沫尿增多伴雙下肢水腫在當地醫院就診,被確診為“腎病綜合征、糖尿病腎病”。此后,他一直接受“護腎、降糖”治療,但療效卻不佳,水腫等癥狀非但沒有消退,反而愈發嚴重。當地醫生也曾多次勸他做個腎臟穿刺活檢,但固執的羅師傅就是不肯。
5個月前,羅師傅雙下肢腫成了“大象腿”,更糟糕的是,水腫癥狀不斷向上延伸,慢慢連腹部也腫成了“水桶腰”。四處打聽后找到鄞州二院腎內科求診,經檢查,醫生發現他的尿總蛋白值高得驚人。
“你這個情況必須要做腎臟穿刺活檢,不能再拖了!”腎活檢結果提示,羅師傅得的壓根不是“糖尿病腎病”,而是“膜性腎病”,兩者的治療用藥截然不同,這也是他兩年來吃藥無數卻始終不見好轉的原因。
包蓓艷主任提醒廣大市民,篩選早期腎病的主要指標是尿常規、尿蛋白定量、血清肌酐檢測以及雙腎B超檢查,通過幾十元錢的檢查,就能及早發現。一旦被確診為慢性腎病后,一定要遵從醫囑,積極配合檢查和治療,切不可想當然,以免失去挽救腎臟功能的最佳時機。
此外,這些腎病早期的癥狀一定要引起高度警惕:水腫;少尿或無尿;多尿;排尿異常;尿液發紅或呈茶色;尿中泡沫增多;腰痛、腰酸。其他,如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肢軟乏力、面色蒼白、貧血等。(陳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