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近日,在宣恩縣椿木營鄉白果坪村四組道地中藥材基地,村民湯祚學等人正在進行春季藥苗田間管理。
“今年,不算租地的租金,僅務工工資我就能掙2萬元?!睖駥W說,去年,他的3.5畝土地以每畝400元一年的價格流轉給宣恩縣恒一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種植名貴中藥材白三七,自己又在藥材基地務工。“土地租金1400元,在家門口干活,一天有150元工資,劃算得很?!睖駥W扳著指頭算起細賬。
在白果坪村,像湯祚學一樣流轉土地再到家門口打工掙錢的村民還有60多人。
2021年,白巖溪村五組返鄉創業能人易美玲見鄰村白果坪村的閑散土地較多,名貴藥材行情不錯,便與白果坪村“兩委”聯系商定投資方案,在該村四組以每年每畝4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65畝,建起有機生態藥材示范種植基地,并承諾凡流轉了土地的村民,到基地務工一律優先聘用。2022年,白果坪村村民僅在藥材基地務工勞務總收入便達120萬元。
良好的種植效益讓易美玲決定大干一場。今年開年后,易美玲又以每畝400元的價格,流轉了該村15畝土地。
據村黨支部書記易軍山介紹,在該村藥材基地,平時每天至少有40人務工,搶種搶收時一天100人以上。除去本村村民外,附近的白巖溪村、長槽村、蓮花臺村,甚至其他鄉鎮群眾也到基地來務工。“截至目前,白果坪村村民今年在藥材基地的勞務收入已突破20萬元,預計全年勞務收入將超過150萬元。”
“人勤地不懶,只要土地不歇空,大家都有錢可掙。”易美玲表示,她打算堅持“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長期帶動鄉親們發展藥材產業,一起抱團闖市場,把家門口的藥材基地打造成高山村民穩定增收的致富新路。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