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樂里:盛世如我愿》
驍騎校 著
(資料圖片)
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
戲班武生和富家千金的私生子趙殿元,在九一八后流落關內,輾轉到了上海灘,在十里洋場經歷了種種奇遇,見慣了山河破碎,亂世如麻,忽然有一天,他看到對岸陸家嘴有另一個世界,摩天大樓聳入云霄,煙花燦爛,盛世如歌,滄海桑田一瞬間,已經是80年后……
>>內文選讀:
里外全套的新衣服,三件套的黑色華達呢洋服,雪白的襯衫,衣領漿洗過,挺刮無比,內衣都是三槍牌的,還有銀袖扣、金懷表、牛津皮鞋。打扮停當的趙殿元陷入困惑,束手束腳,不敢輕舉妄動。
“唔,像個新郎官的派頭了。”鷹鉤鼻打量著趙殿元,很滿意自己捯飭出來的作品。
“人靠衣裝馬靠鞍”一點兒不假,一個鐘頭前還是個上不得臺面的癟三,捯飭一番居然成了闊少小開,效果著實不錯。
這多虧趙殿元底子好,他是個野種,爹是戲班子武生,人稱活趙云,娘是大戶人家的小姐,生得千嬌百媚。趙殿元繼承了父母的優點,身量高,細腰窄背,劍眉星目,天生一副好皮囊,就憑這相貌身板,吃軟飯都夠了,可他骨子里是個硬漢,從不屑于利用這種優勢討生活。
吳太太沒哭,她靜靜坐了一會兒,拿起藏在屏風后面的紅色描金銅箍馬桶,那是她的嫁妝之一,吳家四口人每天夜里出恭都用這一只馬桶,她將馬桶倒置,按動精巧的機關,打開馬桶底部的暗格,取出一個布包,布包里面是油紙包,油紙包里是拆開的金屬部件和槍管,還有黃澄澄的子彈。
一堆精鐵物件擺在眼前,吳太太閉上眼睛,憑著記憶將這堆東西組裝起來,完成品是一支做工精湛的德國造毛瑟手槍,短把短管,烤藍槍身,懂行的能認出,這是比使用九毫米子彈的頭把和標準型的二把要緊湊短小的三把盒子。
彼時,吳太太還不是吳太太,而是江湖上叱咤風云的女水匪劉素珍。
老謝爾蓋把門口的牌子翻成暫停營業,從柜臺下面拿出一個裝玩具的紙盒子,打開,里面是一支左輪手槍。
“沙皇的軍官用它,布爾什維克用它,契卡也用它,這把槍經歷過許多滄桑,現在它屬于你了。”謝爾蓋拿起手槍給趙殿元演示著裝彈流程,轉輪彈巢無法像英美左輪槍那樣抖開或者撅開,只能按動槍管下的退彈桿,撥動轉輪,一枚枚地裝填,流程緩慢繁瑣。
趙殿元拿起一枚子彈端詳,彈頭縮在黃銅彈殼內,和他見過的子彈迥異。
這是趙殿元從沒來過的地方,透過雨水斑駁的車窗,外面高樓大廈林立,并不是外灘那種花崗巖建造的大樓,而是玻璃造的,高聳入云,馬路上車流洶涌,盡是些稀奇古怪的車型,不過有些車標他還認識,比如雪鐵龍。
一群年輕人擁進車廂,嘰嘰喳喳,歡快無比,他們有男有女,裝束奇怪,面色紅潤,不像是吃不飽飯的樣子,趙殿元內心的震撼已經無法用語言形容,當電車再次停下的時候,他下了車,站在十字街頭茫然四顧。
這是上海,路人說的是上海話,沒錯,但這又不是他熟悉的上海,這是另一個上海,人潮人海中,趙殿元恍如隔世。
室友手忙腳亂,查出詞條念道:“John Lobb是名副其實的‘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早在1863年,品牌創辦人就被威爾士親王愛德華欽點為御用制鞋匠……只提供定制服務,七到九個月才能拿到貨,一雙普通皮鞋的價格大約是兩千七百英鎊。”
“COCO,你撿了個富豪!”室友瞪大了眼睛。
記憶中的黃浦江對岸,是一片低矮的碼頭倉庫,還有望不到頭的農田,現在則是一片五光十色的高樓大廈,造型迥異,鱗次櫛比,高者聳入云霄,低者金碧輝煌,一座三個圓球串起來的尖塔尤為引人注目,雪亮的光柱掃射著江面,江上沒有外國軍艦,只有燈火璀璨的游船。
過了馬路,是觀景臺,大批游客云集于此,摩肩接踵,爭相拍照,潘家寧找了個角度,也用手機給趙殿元拍了十幾張照片。
“老爺爺,想不想去東方明珠上面參觀一下。”潘家寧指著那座高塔問。
趙殿元正要作答,忽見一座大廈的整個側面變成一面屏幕,打出“我?上海”的字樣,他瞬間淚流滿面。
他想起1941年的最后一天,那是一個寒冷的夜晚,江風獵獵,他和楊蔻蔻就是站在這里,面對著滔滔江水許下愛的誓言。
“你喜歡上海嗎?”
“我愛上海,我愛這座城市。”
“愛上海,就留在這里,保衛她,建設她,總有一天,我們會勝利,那個時候,你可以找一個喜歡的女孩,一起過日子,生一堆孩子,那時可能就不住閣樓了,住客堂間了。”
言猶在耳,但楊蔻蔻早已作古,身邊只有一個和愛人酷似的女孩,趙殿元抓心撓肝的思念,他多想讓蔻蔻也看看這大廈,這奇景,這盛世的中華。
“我要去蘇州給蔻蔻掃墓。”趙殿元說。
>>作者簡介:
驍騎校,江蘇省網絡作協副主席、徐州市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網絡文學研究院特約網絡作家。曾獲第六屆紫金山文學獎等。
作者:驍騎校
編輯:周怡倩
責任編輯:朱自奮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