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通訊員張祖芬 譚名棪
4月7日,走進恩施市崔家壩鎮南里渡村,茶園、茶樹、茶農,茶韻幽幽,摘茶、篩茶、炒茶,茶香彌漫。
2009年,南里渡村開始發展茶產業,通過村級統一規劃、黨員示范帶動、群眾共同參與,共種植茶葉1000余畝,420余戶村民受益。近年來,該村探索還茶于民、自管自收的管護模式,由村級統一提供茶苗、統一引進技術、統一農殘檢測,以農戶為單位,對茶園實行自管自采,有效破解茶園管護難題,提高茶園經濟效益,促進村民增收致富。
茶葉種起來了,但受限于制茶技術,茶葉質量不高,村“兩委”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崔家壩鎮黨委、政府和村“兩委”多方比較、打聽,聯系到實力雄厚、經驗豐富的茶企老板到崔家壩鎮投資,建設該鎮第一條“玉露”生產線,全力打造“渡茶”品牌。
為幫助茶農提高制茶技術,該村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作用,吸納種茶大戶和有經驗的制茶師,成立崔家壩鎮茶業發展志愿服務隊暨科普服務隊??紤]到村民采茶繁忙,茶廠老板龍宗華將課堂搬到制茶現場、田間地頭,從理論到實踐,從現場指導到現場制作,將制茶經驗分享給村民,與村民共同探討制茶訣竅,充分發揮“土專家”“田秀才”的作用。
“南里渡村主要種植恩施玉露、龍井、福鼎、鄂茶十號、鄂茶一號等品種,每戶茶農年均增收3萬元。”南里渡村黨支部書記李純斌說。
走進龍宗華的茶葉加工廠,陣陣茶香撲鼻而來,時有村民前來出售茶青,記賬本上寫得密密麻麻:譚學柱2.3斤172.4元、譚遠勝3.3斤214.5元、譚永錫5.2斤364元……“根據農戶種植的品種和采摘的質量,收購價格每公斤120至170元,主要銷往武漢、上海等地。”龍宗華說。
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富裕一方百姓。從“一葉”到“一業”,一株株茶苗,與村民的致富之路緊密相連。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