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方婷 彭紹峰 于鳳武
4月3日,在恩施市紅土鄉平錦村,防疫員正在檢查生豬的健康狀況并注射疫苗,還向養殖戶講解畜禽傳染病防治的相關知識。
近年來,該鄉為切實推進畜牧業高質量健康發展,把動物防疫工作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有效保障了養殖戶的經濟利益,發展鄉土特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相關資料圖)
上門免疫 蹚出“安全路”
“重點是抓防疫。”鄉畜牧中心工作人員說,為了防止疫情傳播,飼養生豬50頭以上的養殖戶實行自主免疫,由村級防疫員將疫苗送上門,同時開展指導并監管到位。
“我們散養戶春秋兩季都是防疫員上門免疫,尤其是產后的母豬和補欄的小豬,一個電話就到位了。”平錦村養殖戶董聰平說。
近年來,該鄉采取“整村推進、統防統治、同工同酬”的方式,堅持“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畜、畜不漏針、針不漏量”原則,做好養殖場和散養戶的畜禽免疫注射及高溫季節消毒滅源指導工作,確保全鄉畜禽免疫率達到100%,畜禽疫病防控能力進一步提升。
智慧平臺 實現“云監管”
連日來,該鄉在做好春防工作的同時,大力推廣“智慧獸醫+”系統,各村級防疫員在入戶注射疫苗時,對該戶養殖情況一并進行摸排,就地將信息錄入系統。
但如何將系統熟練使用,卻難倒了有著30多年畜禽工作經驗的村級防疫員。
“我今年59歲,剛使用系統錄入時真的不知道怎么操作,特別是身份證號里帶‘X’的養殖戶,后來學了一個多星期才學會怎么錄入。”烏鴉壩村防疫員趙澤東說,剛開始推廣系統錄入時,由于自己年紀較大,視力差,對手機操作錄入信息不太熟悉。鄉畜牧服務中心在了解情況后,派專人上門指導,確保每位防疫員熟練操作系統。
“給畜禽接種后立馬錄入信息,不漏一戶,全鄉畜禽情況一目了然。”老村村防疫員向超華說。
目前,該鄉畜牧服務中心組織18名村級防疫員,對全鄉畜禽情況進行摸底排查,已有3000多戶生豬養殖戶進行了信息錄入,4月底,將全面完成養殖戶的信息錄入工作。
“智慧獸醫+”智能平臺的推進,全面提升畜禽系統管理水平和監督能力,實現畜禽生產監管環節信息化、跟蹤服務全程化,為保障畜禽安全打下堅實基礎。
苦練技藝 注入“新活力”
易宗志,今年28歲,是稻池村的一名村級防疫員,也是全市最年輕的村級防疫員。
“初中畢業我就跟著老獸醫學藝,鄉畜牧服務中心推薦我去職院繼續學習,讀的畜牧獸醫專業,我很熱愛這份工作。”易宗志說,從小他就喜歡和動物打交道,10多年的工作經驗練就了一身的好本領。
“他雖然年輕,但不怕臟、不怕累,技術過硬,畜禽的大病小病都能治,是個全科醫生,老百姓對他評價也很好。”鄉畜牧服務中心負責人胡紹勇說。
通過不斷學習和經驗積累,易宗志努力跟上畜牧業現代化的發展水平,更好地為村民服務。近年來,他多次被鄉畜牧服務中心評為“優秀防疫員”“先進個人”。
“畜禽產業是我們鄉的傳統產業,搞好畜禽發展,村民收入有保障,經濟發展有盼頭,鄉村振興有奔頭。”該鄉相關負責人說道。
目前,該鄉有養殖戶6951戶、養殖大戶230多戶,生豬飼養量10萬多頭、家禽飼養量5萬多只,全年產值超3億元。
下一步,該鄉將繼續探索推動畜禽產業高質量發展,多渠道促進深加工產業鏈延伸,做好畜禽產業發展這篇“大文章”,以畜禽產業帶動全鄉經濟高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