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恩施市產業轉移園的湖北創偲諾電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在加工產品。(資料圖 本報恩施圖片庫 孫德力 攝)
全媒體記者 蒲丹 通訊員 龔 凱 羅大朋
(資料圖)
3月22日,恩施德源硒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壓片糖果生產線開足馬力,一批近2000件的硒肽產品將銷往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創新發展,科技先行。今年2月,省政府出臺《關于2022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全省僅15家企業獲此殊榮,德源公司榜上有名,獲評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3月16日,德源公司研發總監劉海遠赴武漢參加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并領獎。
“殊榮來之不易,凝聚了公司科研團隊的集體智慧和心血,也飽含政府及部門的付出與奉獻。”劉海遠感慨。
打造要素集聚“磁場”優化營商環境,厚植科技創新“沃土”蓄足發展后勁,恩施市不遺余力。
“我們申報省級‘專精特新’,政府主動跑前跑后;今年因發展轉向需擴建廠房,又是政府出面……”說起恩施市的貼心服務,湖北創偲諾電氣科技股份公司辦公室主任甘麗滔滔不絕。
該市通過科技創新工作領導小組書記、市長“雙組長”制,高位推進、系統謀劃科技創新工作。組建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作專班,精準有效抓好企業培育;建立完善“城鄉聯動、部門協同”全域創新機制,強化創新意識、激發創新合力;發揮考核指揮棒導向作用,將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作為加分項納入年度綜合考核、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納入鄉鎮年度考核。
“科技創新關鍵要激發市場內生動力。”恩施市科經局科技開發中心主任田久鵬認為,政府優化創新環境是企業科技創新的保障,企業主動作為則是根本。
2022年,恩施市修訂出臺《恩施市促進招商、工業和商貿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明確科技創新獎勵“九條措施”,進一步細化企業創新創業、主體培育、研發投入、孵化創新平臺建設、承擔省級以上重大科技項目、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集聚科技創新人才、發明創造等獎勵。
“‘九條措施’的核心是企業自主創新,我們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創新。”田久鵬說。
自成立之日起,德源公司相繼與南京大學、江南大學、北京工商大學、武漢輕工大學、恩施州農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成立聯合實驗室。
誰曾想到,一種恩施人口中的“野油菜”,學名為堇葉碎米薺的植物,在德源公司歷時7年不懈研究下,將引領超聚硒植物硒蛋白產業標準升級。
2021年,德源公司聯合州農科院、國檢中心、省及州疾控等完成的恩施堇葉碎米薺新食品原料申報項目,被國家衛健委批準成為全新的食品原料。
“育種、種植、提取轉化、精深加工開發……我們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自2014年起全程參與堇葉碎米薺研究的劉海遠深感科技研發的不易,也體會到科技成果帶來的價值與幸福。
截至2022年12月,德源公司已發表與堇葉碎米薺研究相關的SCI論文13篇,取得育種育苗、強化富集、分離萃取等相關發明專利15件。
引導、鼓勵科技創新,也善用、用活創新成果為企業造福。
從事煙草廢棄物循環利用的湖北和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原廠址位于清江河沿岸,因湖北長江大保護政策需要,需遷至恩施市白楊坪產業園。搬遷建設過程中,企業資金周轉困難。為順利推進項目建設,恩施市相關部門積極協調銀行支持,以企業50多項知識產權質押,助企業5天內獲得2500萬元專利質押融資貸款。
“解了我們的燃眉之急,發展更有動力了!”和諾公司負責人信心十足,他預估,今年公司高新產值可達3.5億元以上。
科技賦能天地新。截至2022年,恩施市共完成新申報高企61家,通過認定51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破百”;申報認定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家,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家;順利通過湖北省首批省級創新型縣市驗收。
“真金白銀”激活創新“春水”。目前,恩施市已兌現2022年度科技獎補資金446.8萬元,其中對湖北歐士德戶外用品有限公司、恩施藍焙茶業股份有限公司、恩施德源硒材料工程科技有限公司等州級重點技術創新團隊分別獎勵10萬元,重視創新創業、科技人才的氛圍日漸濃厚。
高新企業產業結構不優、規模不大、創新投入不足等問題,是恩施市科技創新的短板,如何克服?
恩施市科經局黨組書記、局長查忠權表示,恩施市將進一步做好引導,營造協同創新、全域創新的良好氛圍,做好產業“兩端”開發:種子資源、地方品種繁育篩選、州外優質資源引種試驗等前端開發,龍頭企業新產品研發、精深加工創新等后端開發。
“企業要立足本地特色和市場需求,圍繞恩施市‘十大產業鏈’創新投入,依托高校院所解決技術需求及難題,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查忠權說。
劉海遠深以為然。他認為,堇葉碎米薺成為全新食品原料后,能帶動廣大村民大面積種植,拓寬群眾增收渠道;通過精深加工提取其功能性成分變成植物硒蛋白生產加工原料,可作為營養強化劑運用到更廣食品領域。
目前,德源公司已在恩施市龍鳳鎮龍馬、二坡、吉心及新塘鄉雙河等村種植千余畝堇葉碎米薺,州及恩施市也致力于其種植規模擴展。曾經不起眼的恩施“野油菜”,像硒土豆一樣家喻戶曉、乃至作為重要原料“現身”眾多食品,指日可待。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