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通訊員周方奎
3月12日清晨,咸豐縣坪壩營鎮走馬嶺村一組煙農張赟正張羅著給煙壟覆膜,為煙葉大田移栽做準備。
5年前,在外務工的張赟為了照看孩子,決定返鄉種煙,并與當地煙草部門簽訂合同,請煙葉技術員當“參謀”擇優租地種煙。由于她勤學好問,短時間內便成了種煙能手,不僅自己增收致富,還擴大產業規模,為當地村民提供“家門口”崗位。
“張赟季節意識強,每個環節的農活都搶時間做。”村民周樹香一邊壓膜一邊說。
“季節不等人,農事不能誤。多虧技術員的專業指導,才讓我越做越紅火!”張赟感激地說。
前年,張赟因事耽誤農時,錯過了煙田覆膜的好天氣,勉強覆膜的煙田壟體濕度不夠,導致當年畝產值下滑。于是,張赟更加堅定了要搶抓農時、科學種煙的決心。
今年2月初,張赟租下咸豐縣“中棵煙+高油分”生產示范基地的核心區——走馬嶺村的部分良田,在咸豐縣煙草專賣局(營銷部)坪壩營煙葉收購站支部黨員、技術員黃紹友的指導下,有序組織勞動力進入煙田耕地、施肥、起壟,為搶墑覆膜做好準備。
“張赟是跟時間賽跑,會把耕地、施肥、起壟和覆膜等一系列環節安排得井井有條。”幫工劉冬云說。以前,劉冬云家小規模種植煙葉,跟不上時令,收入不理想,到張赟的煙田里當幫工后,才明白科學種植的重要性。
“要想煙葉長得好,科學種植不可少!”和煦春風中,一行行覆膜的煙壟似飄帶,點綴著泥土芳香煙田,張赟站在田埂上,對今年的收成充滿了期待。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