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付瑞勇 通訊員李安祝 王超
(資料圖片)
“日均趕制馬靴40雙,每月收入三四千不成問題!”一只腳踩動踏板,縫紉機的機針上下快速跳動,13塊布條、零部件組拼、縫合,一只走線工整、針腳勻稱的馬靴很快完成,車工李濤被同事們稱為“縫紉高手”。
在李濤上班的縫紉車間里,60余名工人用靈巧的雙手,將一堆堆布條縫成單鞋、涼鞋、運動鞋、馬靴等。
出生在四川達州的李濤,10年前遠嫁到巴東縣官渡口集鎮,常年和丈夫在浙江溫州鞋廠做普工,練成一手熟練的縫紉功夫。工資越來越高,兩個孩子越長越大,李濤的煩惱卻越來越多:父母身體顧不了,孩子學習管不了,一肚子苦水倒不完!
李濤也有一種無奈:有工作的地方沒有家!2月3日,春節年味散去,李濤在“收不收拾行李”上難以抉擇,樓上鄰居一聲“走,到巴東廣場逛招聘會”的吆喝,驅走了她心頭的糾結。
在巴東廣場上,官渡口鎮人社中心組織7家企業設置招聘咨詢臺,推出一批靈活就業崗位。李濤一圈逛下來,被銀輝鞋業公司“縫紉工”崗位吸引。“我和這崗位很對口!”一句話剛出,公司負責人董銀遠立即向她伸來橄欖枝。
“幸福來得太突然!”李濤有些不敢相信:早晨8點從家里走路10分鐘到銀輝鞋業公司打卡上班,下午5點提前下班,在神農溪中小學接孩子放學,可謂掙錢、陪娃兩不誤。“天天有媽媽陪,我再也不是留守娃兒了。”回家路上,女兒武巧逸拉著媽媽的手蹦蹦跳跳,一刻都舍不得松開。
銀輝鞋業公司位于官渡口鎮樂鄉大道,沿線分布有小學、初中,衍生出陪讀媽媽新群體。如何打發孩子在校的時間?“鐘點工”成為陪讀媽媽的搶手崗位。
“縫紉工培訓學習一周就能上手,簡單易學,時間靈活,鞋廠可為陪讀媽媽量身定制工作崗位。”官渡口鎮四季坪村創業能人董銀遠在浙江溫嶺闖蕩20年,從鞋廠車間主管到開辦2個制鞋作坊,帶著一顆反哺之心,去年5月,他投資100余萬元在集鎮租賃1400平方米廠房,引進90臺縫紉機,僅用1個月時間,裁剪、縫紉、包裝生產線便投入運行。
董銀遠感嘆:自己只需操心車間內的事兒,干部幫忙跑腿辦完了廠外的事兒,很感動!據鎮人社中心許垚介紹,春節剛過,企業進入復工復產、招聘員工的高峰期,人社部門組織“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現場招聘會,將招聘站線上前移到求職群眾的手機屏幕,線下搬到務工人員家門口,為54名員工當好“月老”,順利入職銀輝鞋業公司。
“選擇在這兒工作沒錯!安逸得很!”幸福趕趟兒似的敲開了李濤的心門:公司正計劃建設一個學生自習室,專門聘請老師輔導作業,讓陪讀媽媽在孩子假期也能正常上班,實現家庭收入增高、孩子學習提高的“雙向奔赴”。
在滬蓉高速巴東北出口,巴東生態經濟園湖北玖勝光學公司光學鏡片研磨車間,張文珍忙著拋光、打磨一塊塊鏡片。她也經歷著同樣的幸福故事:有家的地方有工作,女兒不再“留守”。和她一樣,70余名工人在“春風”送崗位中端穩了飯碗。
據巴東縣公共就業和人才服務局局長譚顯磊介紹,截至3月8日,巴東采取“線上+線下”模式,共舉辦“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46場,組織28場線上網絡、直播招聘,線下舉辦18場招聘會,共計337家企業參加,達成意向求職人數725人,為州、縣重點企業輸送務工人員500余名,有效解決了企業用工難、群眾就業難的問題。
“春風”進萬家,就業家門口。“穩就業、保居民就業是國家‘六穩’‘六保’的首要任務,我們通過‘春風行動’送崗、就業援助穩崗,將促就業、穩就業、保就業作為工作主線,實行‘云’上不見面和現場面對面招聘,讓每位求職者都能找到滿意的工作,將‘就業不必去遠方’的夢想照進現實,讓幸福‘春風’吹進尋常百姓家。”縣人社局局長盧進曼說。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