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地藥材示范基地。
(資料圖)
通訊員鄭家云
3月2日,在宣恩縣椿木營鄉深灣村,整潔干凈的村道、錯落有致的樓房、碩果累累的藥園,讓村民們臉上洋溢著笑容。
然而10年前,深灣村還是個道路不暢、產業不旺、精氣神不佳的“三不”村落。近年來,該村在縣司法局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扎實推進“五小園”建設,通過發展藥材產業走上了穩定脫貧致富之路。村民們的精氣神好了、產業強了、村莊美了、鄉風好了,小山村實現了美麗蝶變。
藥材產業讓村民富起來
如何才能讓深灣村走上富裕之路?深灣村“兩委”干部深知,把道地藥材產業做大做強才是讓村民穩定脫貧致富的根本出路。
村民向先操滿懷喜悅地說:“前些年,我就靠種幾畝玉米得點收入,日子過得緊。近年來,在村‘兩委’的帶領下,我擴種了10多畝紫油厚樸、貝母等道地中藥材,同時進行藥材品改,逐步將10多畝地全部改種優質藥苗,現在又種上幾畝竹節人參。如今,我每年收入就有10多萬元,不僅修了新房,還買了汽車,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過。”
“過去我只管理自己家里10多畝藥園,收入每年都只有那么點。近幾年,在鄉政府和農商銀行信貸資金的支持下,我轉變思路,發展藥材產業,開展多種經營模式,現在年收入至少有20多萬元。”村民張翠娥自轉變思路后,不僅收購藥材、辦藥材加工廠,還創辦了宣恩縣嘉禾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通過延鏈、補鏈,成為深灣村的致富帶頭人。她采用“合作社+農戶+基地”模式,每年幫助藥農銷售藥材100多噸,銷售收入400余萬元,帶動全村藥農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目前,深灣村已形成以道地中藥材為支柱的產業格局,種植面積發展到1500多畝,實現了家家有藥園、戶戶有產業,每戶平均種植藥材5.4畝,村民年收入在5萬元以上。
“五小園”建設讓村莊更美
來到深灣村群眾文化廣場,一幅幅老照片訴說著村里的變遷。“過去村里都是泥巴路,雨天一身泥,晴天灰土滿天飛,垃圾到處亂堆亂放,用臟亂差表述一點也不為過。”該村一組村民嚴和階說。
近年來,該村通過發展道地中藥材等主導產業,家家戶戶的居住條件越來越好,村“兩委”大力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因勢利導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在全村開展“五小園”建設。
“剛開始,我想不通為什么要拆除破舊房、搞‘五小園’建設,通過參加院落會、屋場會和小組群眾會,我覺得黨員干部都帶了頭,自己也應該行動起來。”今年79歲的村民單義清說。
近年來,深灣村以黨建引領村容村貌建設,發動黨員群眾帶頭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美麗鄉村。在縣司法局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先后建成村級文化活動廣場,完成12.5公里的村級主干道路美化、綠化、靚化,拓寬田間道路砂石化5.5公里,治理溝渠4200米,改造復坡堡坎1.1萬米,硬化主干道路4.3公里等建設項目,各類垃圾實行統一收集和無害化處理全覆蓋,徹底解決了全村環境衛生“臟、亂、差”等現象。自2017年以來,深灣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先后被評為湖北省生態文明示范村、宣恩縣出彩鄉村。
“這些年,我村將環境衛生治理、鄉村振興、生態文化旅游開發結合起來,村莊干凈漂亮了,到村里來旅游參觀的游客也多了起來,不少農戶建起了新房,大多數村民有了小轎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今年78歲的老黨員汪頂發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