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韓 露 田 起 葛 魏
稅務干部到咸豐縣明龍石業有限責任公司宣傳銀稅貸政策。
近日,咸豐縣稅務局與銀保監局、商業銀行等部門聯合開展企業走訪活動,深入宣傳“銀稅貸”政策舉措。
(資料圖)
近年來,該縣稅務與銀行部門持續深化銀稅互動合作,建立起納稅信用等級評價結果交換和征信互認工作機制,開發出“納稅信用貸”“云稅貸”等金融服務產品,以企業的納稅信用等級評價結果為依據開展且授信,為中小企業“貸”來了融資便利。
“依托我們公司良好的納稅信用,這幾年我們都辦理了‘銀稅貸’,操作簡單,而且無抵押、利率低,緩解了我們采購原材料和支付工資的資金壓力。”咸豐縣明龍石業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負責人尹華說。
該企業作為一家主營大理石等飾面材料開采加工的工業企業,產品暢銷至廣東、福建等地,打響了武陵山區石材品牌。
“現在看來,信用對于企業各方面的發展太重要了,就是我們企業發展的一筆資產、一張名片。”該企業的財務負責人侯書賢說。
為維護好企業的信用招牌,咸豐縣稅務部門針對影響信用等級評價結果的申報類、稅費款繳納類、發票與稅控設備類等指標和不同的市場主體類型,在日常征管工作中開展重點監控輔導和提示提醒服務。
“納稅申報是信用等級評價的重要指標,在申報期內我們會重點關注并提醒未及時申報的納稅人辦理申報,在確保稅款及時入庫的同時,也避免了納稅人的信用評價受到影響。”咸豐縣稅務局高樂山稅務分局負責人說。
據了解,咸豐縣稅務局通過推進“1+1+N”征管轉方式改革,對不同類型的企業實施團隊化管理,讓征管和服務變得更加精細化,能夠更加準確地分析出不同企業類型存在的納稅信用隱患,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納稅輔導和服務。同時,該局還探索建立了“信用+風險”稅務監管體系,融合信用評價、銀行征信、信用中國等指標建立了科學的監管評價機制,并對不同評價結果的市場主體采用不同級別的風險管控和服務輔導,既打通了指標之間的壁壘,也讓納稅人更加注重對自身信用的維護。
“信用評價已經成為我們稅務部門促征管的一個有力抓手。”該局征管部門負責人周啟芳說。
在上一個評價期內,該局就通過“信用+風險”監管體系成功分析識別縣內一家B級企業未按規定申報車船稅的風險,并及時致電提醒納稅人,避免了該企業信用等級降級的風險。
同時,該縣稅務部門還積極依托信用修復機制做好對市場主體信用資源的保護。據統計,僅上一個評價期內,該縣就對市場主體的信用評價指標扣分項目修復1400余次。
據縣稅務局納稅服務股干部介紹,在上一個評價期內,該縣共評出A級納稅人104戶、B級納稅人1353戶、M級納稅人1096戶,占總評價戶數的80.49%。這意味著該縣有更多的納稅人可以向銀行機構申辦無抵押銀稅貸款。
“通過銀稅互動機制,我們金融部門可以獲得向市場主體授信的有效依據,也能更好地服務地方市場主體的發展。”該縣郵儲銀行負責人陸峻峰說。
納稅人在評價期內可以通過稅務網站查詢企業的信用等級動態評價結果,從而向銀行機構申辦“銀稅貸”。同時,在銀稅互動機制下,稅務部門通過與銀保監、商業銀行的信息交換渠道以及采用信用評價結果公示等方式,打通了稅務、銀行、企業之間的信息障礙。
“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強銀稅合作,用更好的金融服務助力企業健康發展。”該縣農村商業銀行董事長譚定勇說。
據統計,僅今年1至2月,咸豐縣銀行機構向近60家企業辦理“銀稅貸”余額就超過了4000萬元。
“宣傳好、落實好銀稅互動舉措,是今年我縣開展便民辦稅‘春風行動’的一項重點內容,我們會持續加大與相關部門的互動協作,把市場主體的納稅信用真正轉化為助推企業發展的真金白銀,同時也營造出市場主體更加重視納稅信用的良好氛圍。”縣稅務局負責人譚國俊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