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恩施日報訊(通訊員孟希承、賀敏、孟朝君、田野)宣恩縣曉關侗族鄉張官村依托良好的區位優勢,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引導群眾發展中藥材、蔬菜等特色農業,激發了村民們的共富活力,使昔日的窮山村正在變成今朝的富裕村。
一年之計在于春。連日來,張官村十四組村民盧宗權帶著家人搶抓晴好天氣,為地里的中藥材進行田間管理。盧宗權是村里率先發展綠色經濟的大戶。2018年,他積極響應村里號召,大力發展百合、黃金等中藥材76畝,辣椒、包菜等綠色蔬菜20多畝,每年收入超過100萬元,成為遠近聞名的富裕戶,家里也辦起了辣椒加工廠。
張官村與咸豐縣相鄰,大部分地域屬二高山,常年氣候適宜,土地肥沃。過去,村民們守著傳統農業,將好田好土用來種植玉米、土豆、紅薯等農產品,收入一直不高。2018年,村“兩委”經過多次考察,決定引進黃精、虎杖、百合等中藥材,采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模式,引導農民發展現代特色產業。為盡快實現組組有特色、戶戶有產業,他們還因地制宜發動村民種植辣椒、白菜、黃瓜等綠色蔬菜,產品受到許多客商的青睞,暢銷恩施、咸豐、龍山等周邊縣市。
截至目前,張官村已先后發展中藥材2500畝、蔬菜1156畝,人均發展產業基地達到兩畝以上,年收入過100萬元的大戶有10戶,80%以上的農戶有了自己增收致富的產業。下一步,張官村將以鄉村振興、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為契機,積極引導群眾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特色產業基地建設,狠抓綠色發展,加大外銷力度,讓群眾的收入越來越高,生活更加美好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