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楊勝 通訊員 楊帆
李志慧的養蜂基地。(資料圖片)
【資料圖】
李志慧在查看蜂脾進蜜情況。(資料圖片)
響溪村煙葉基地。(資料圖片)
早春二月,鶴峰縣燕子鎮企業車間、田間地頭一片繁忙。 有鶴峰縣“東大門”之稱的燕子鎮,始終堅持黨建引領產業振興,通過黨員干部示范引領,積極發揮“頭雁”領航作用,抓重點、破難點、出亮點,產業發展生機蓬勃。
“逐花”釀蜜奔富路
“李姐,蜂蜜再來50斤。”2月16日,燕子鎮蕎云村支委委員李志慧收到老客戶的微信訂單。她的蜂蜜口感好、品質高,吸引了一大批“回頭客”爭相購買。
蕎云村氣候好、花期長,每年5月漫山遍野開滿鮮花,是優質的蜜蜂養殖場所。2011年,收入微薄的李志慧看著鄰居家一年靠養蜂就可獲得7000多元收入,也動了養蜂的心思。2012年5月,李志慧正式開啟“逐花”養蜂之旅。
得益于湖北鶴峰源汁蜜蜂業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喻明國的幫助,李志慧認識了蜂王、雄峰、工蜂,學會了偵查蜜源、看花期,“甜蜜事業”漸漸從1箱蜜蜂發展到50余箱。
“養蜂人是沒有休息日的,檢查蜂箱、打掃衛生……一天都不能落下。”為追逐花期和更好的蜜源,李志慧夫妻二人常年在全縣甚至相鄰的湖南省龍山縣等地奔波。餓了,就找附近廢棄的小屋或自搭帳篷隨便煮點吃的應付兩口;困了,鉆進車里倒頭就睡。夫妻二人常常在山里一待就是10多天。
“逐花”過程中,李志慧經歷諸多挫折,幾度想過放棄,但最終還是咬牙堅持了下來。到2016年,她的蜂群數量穩定在90群左右,年產蜂蜜千余公斤,年收入20萬元左右。
2016年1月,李志慧成立鶴峰縣慧軍養蜂專業合作社,吸引周邊10戶鄉鄰加入。
“大部分花的花期都在15天至20天,去晚了不行。”作為蕎云村養蜂“第一人”,李志慧不僅自己勤勞致富,還積極發揮黨員帶頭作用,為村民傳授春繁、分群、分王等養蜂技巧。
“連鄔陽鄉、下坪鄉等鄉鎮,都經常請她去傳授養蜂知識。”合作社成員劉秀成一臉贊許。
“不僅傳授養蜂知識,他還幫大家尋找銷售渠道,‘頭雁’帶動效應強。”蕎云村黨支部書記盧春才說,通過養蜂合作社,李志慧帶動周邊15戶農戶發展150余桶蜂群,助他們增收約30萬元。
沖鋒護航在一線
“黨員應在產業發展中發揮什么作用?如何更好地帶領群眾發家致富?”燕子鎮響溪村黨支部書記張海舟時常與村“兩委”成員探討。
“書記,我家烤房的風機壞了,烤房里的溫度下不來,煙葉要烤壞了,怎么辦?”2022年8月,響溪村村民田元生家的烤房熱氣騰騰,田元生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
接到電話的張海舟立即趕赴現場,冒著50多度高溫進入烤房內,將風機取下、維修、安裝……一套動作如行云流水。
看著風機再次轉動,田元生懸著的心也落了下來。“這哪里是書記啊,分明就是專業風機維修師傅!”他不忘打趣張海舟。
從育苗、大田管理、烘烤到出售,每個節點前后,張海舟都會將村民集中起來召開現場會,邀請鎮煙草站駐村技術員講解、指導技術。
2022年,響溪村村民劉德次改藥草種植為煙草種植,技術不成熟,他差點錯過了幼苗移栽的最佳時機。在張海舟的幫助、指導下,劉德次成功發展煙葉產業,當年獲得收入6萬元。
村民沈某患有間歇性精神障礙,子女常年在外務工。如何解決其生存問題?
考慮到村里勞動力緊缺,張海舟擔任她的個人“勞務中介”,幫助她就近就業。
村里哪家忙不過來,張海舟就推薦她去務工。一年下來,沈某在家門口掙了3萬多元。
多頭并進春來到
燕子鎮大五里坪村黨員、村支委委員姚勝霞多年專注藥材種植,并帶領村民將藥材賣到了山外。
2021年,姚勝霞組建鶴峰縣鶴源中藥材專業合作社,成立湖北隆勝堂藥業有限公司,年產值超1500萬元。
在他的帶動下,該村家家戶戶種藥材、擴規模,全村藥材種植面積從2018年的2000多畝發展到現在的6000多畝。
如何育苗、施肥?什么時候挖藥材才達標并保證產值?引進的藥材新品種應該怎么種?
姚勝霞對鄉鄰毫無保留。身為黨員不僅帶活了全村藥材種植產業,也帶動一大批勞動力在家門口就業,當地群眾的生活因藥材發生巨變,家家戶戶建新房、買小車、有存款,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隔壁響溪村以種植煙葉為主。該村黨員、煙葉大戶祝勝波還嘗試發展其他產業。2018年,他開始種植牛膝,幾年間,種植面積從10余畝發展到50多畝,年收入增加10多萬元。
看到祝勝波種藥材也種出了門道,許多村民跟著種植,但因缺乏藥材種植經驗,村民兩眼抓瞎。
為此,祝勝波先后前往宜昌、四川等地為村民購買藥材幼苗,聘請技術專家講授種植技術。
牛膝、獨活、黃連、貝母、重樓、白芨……如今,燕子鎮共種植藥材3.9萬畝,藥材產業漸成規模。
村民馬一龍今年將牛膝種植面積擴大到30畝。據他估算,今年僅藥材收入就可達到7萬元。
多頭并進,蓄勢勃發。在“頭雁”帶領下,燕子鎮正迎來產業發展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