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楊亞玲 通訊員 李霞麗 劉 犇
“蕩上”避暑日益火爆,越來越多的“候鳥”涌入利川蘇馬蕩,助推了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服務行業提質增效提出了新要求。
(相關資料圖)
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凝聚好、服務好這一新群體,是利川市謀道鎮基層黨建工作的一道新課題。2022年,謀道鎮以更新社區為試點,大力實施“黨建+”項目,通過強組織、建陣地、促共治,探索基層黨組織如何推動蘇馬蕩康養企業發展。
強組織 架起黨群“連心橋”
2022年,更新社區成立以社區黨支部書記為組長的黨建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和統籌小區黨建工作的同時,以轄區內理工依林郡小區為試點,指導其成立企業黨支部,運用好謀道鎮黨委牽頭抓、社區黨支部具體抓、企業推進落實“三抓”責任機制,形成職責明確、聯動有力、協調順暢的黨建工作體系。
一年來,在鎮黨委、社區黨支部、利川理工科技園黨支部的不懈努力下,依托理工依林郡小區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黨建創新,謀道鎮成功升級鎮委黨校。高精尖的課程搭配“紅色校園”建設,理工依林郡小區已成為居民茶余飯后的納涼地、鎮級培訓的集中地、了解時事的學習地,真正架起了黨群“連心橋”。
建陣地 繪就服務“同心圓”
“單打獨斗不可取,凝聚合力才能贏”。
在全面推進社區、小區黨組織組建的同時,更新社區把黨的組織體系延伸到治理最小單元,把潛在資源用好用足,做到集約資源,共繪美篇。
在陣地共享方面,更新社區大力開展社區(小區)黨群服務陣地建設,在理工依林郡小區打造集黨建服務站、群眾休息點、兒童娛樂場所為一體的黨群服務陣地。在人才資源共享方面,完善黨組織領導下的共享學習機制,依托建在小區內的鎮委黨校平臺,邀請“候鳥人才”為黨員講黨課、為群眾講文娛課、為村民講農業課。
與此同時,社區圍繞體育資源共享,對外免費提供體育設施,成立小區文娛小隊,在傳統節日開展小區文化節、夏季游泳比賽等,通過一系列舉措,真正做到文娛共樂、物品共享、技能共助、群體共幫、活動共辦。
促共治 奏響發展“大合唱”
“不僅要做好指導,更要做好協同共治”。更新社區建立支部委員、黨員、“候鳥人才”全覆蓋的服務隊伍,開放集黨群活動、避暑納涼、便民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場所,以實際行動提升群眾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活動搭臺促共治。更新社區以社區、小區為單位,組織召開“候鳥人才”座談會、居民代表大會,廣泛征集居民意見和建議,針對難點、痛點和堵點,采用“社區牽頭研究、小區協調解決”模式,為民排憂解難,進一步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社區還建立健全各類臺賬,結合各小區實際情況引導“候鳥人才”、志愿者參與平安建設、文明創建等工作,突破“雙向奔赴”,賦能基層治理。
下一步,更新社區將繼續以實際需求為導向,通過黨建引領,持續推動立體式服務全面延伸;通過黨建創新,不斷推動康養企業提質增效;通過黨建指導,努力推動社區、小區發展同頻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