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通訊員鄭家云
1月20日,筆者走進宣恩縣椿木營鄉林苑社區水源頭安置小區,只見25棟小高層歐式樓房錯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腳下,樓與樓之間綠化帶整齊劃一,小區環境整潔干凈。
在不遠處的公共活動場地上,居民們正聚在一起,拍攝春節小視頻,玩得不亦樂乎。走進居民樓,家家戶戶掛起了大紅燈籠裝點大門,濃濃的年味撲面而來。
這是該鄉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小區之一。2018年10月,來自該鄉5個村(社區)的139戶366名村民從分散偏遠的大山里搬遷出來,住進了這個連接集鎮的小區。近年來,椿木營鄉將易地扶貧搬遷工程與藥旅融合開發、鄉村振興戰略結合,相繼建成了7個集中安置小區、安置點,水源頭安置小區就是其中之一。
為了讓搬遷群眾“穩得住、能致富”,安置小區充分利用毗鄰藥材產業園的優勢,建立“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利益聯結機制,讓村(社區)集體經濟每年可獲10萬元以上的穩定收入,并為小區村(居)民提供了管理、加工、保潔等多個崗位,同時,小區還引進魅力硒都、華辰藥業、恒瑞藥業等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不少易遷戶缺乏勞動技能或工作經驗,安置小區定期組織開展勞動力技能提升和就業培訓,累計培訓人員1000余人次。現在,該社區安置小區就業率超過95%。
水源頭小區57歲居民馮貴英說:“我以前一直在家帶孫子,沒有收入,現在在黑灣埡藥材產業園找到了工作,終于可以憑自己的勞動賺錢。”小區居民譚發菊是水源頭安置小區的保潔員,一個月各項收入有2100元,兒子大學畢業參加了工作,家庭經濟狀況與過去相比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的生活越來越有奔頭了。”譚發菊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