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資料圖)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決防止出現規模性返貧。”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衡陽市市長朱健接受采訪時表示,近年來,衡陽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科學有序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全面推進五大振興。
壯大農業產業,富裕鄉村生活。在全省率先推行田長制,開展“平埂增地”專項行動,深入推進“六大強農”“雙百十”農業產業建設。23家企業獲得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認證,29家企業獲批“湘江源”公用品牌授權。出臺《關于大力發展鄉村車間助力鄉村振興的意見》,建立健全聯農帶農利益聯結機制,深入實施“一縣一特”專項行動,全力推動“百十億”產業強農、“百十戶”產業富農。2022年,全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4.2%,分別高于國省1.9和0.7個百分點;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3%,分別高于國省1和0.5個百分點。
建強人才隊伍,激發鄉村活力。著眼選能人帶村、請鄉賢支村、留青年興村。首創干部成長“長回路”機制,選派6000多名干部到一線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和戰斗員。累計爭取各類資金1836萬元,推動554個項目落地。深入開展“迎老鄉、回故鄉、建家鄉”活動,大力發展鄉村“能人經濟”,全面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新型農民,把“農村能人經濟培訓班”納入為民辦實事項目。2022年累計培訓農村能人近萬名、高素質農民2200余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5萬元以下的村全部清零。
傳承文明鄉風,繁榮鄉村文化。全面加強鄉村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工程建設,5個鄉文化站、村文化服務中心獲評全省“最美瀟湘文化陣地”。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文化服務平臺建設,充分發揮“道德講堂”“農家書屋”“百姓舞臺”作用,常態化推進“歡樂瀟湘”系列主題群眾文化活動,因地制宜開展本土化群眾性文化活動。《常寧版畫藝術引領鄉村振興》榮獲文旅部公共文化服務優秀案例和“中國民間藝術之鄉”優秀案例。
改善人居環境,優化鄉村生態。深入推進城鄉治理標準化,統籌推動農村建設增“顏值”、提“氣質”。標準化助力鄉村振興相關做法獲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鄉村治理動態》典型推介。大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持續創建美麗示范鄉村、美麗宜居屋場,全面推進鄉村綠化、亮化、美化。2021年全國農村廁所革命現場會在衡陽召開,“首廁過關制”經驗獲全國推廣,石鼓區旭東村上榜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名單。
尊重基層首創,創新鄉村治理。充分挖掘基層群眾首創精神,引導群眾自發參與治理。近些年在實踐中探索積累了“灣村明白人”“衡陽群眾”等一批“衡陽品牌”。耒陽“灣村明白人”入選全國鄉村治理典型案例,“衡陽群眾”品牌創建經驗入選《中國改革年鑒》,被中央文明辦作為地方特色品牌推介。(王艷)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