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立即行動。9月2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合作平臺揭牌儀式在北京舉辦。

能源合作是區域務實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能源局局長王宏志在揭牌儀式上表示,要以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合作平臺成立為契機,以更大力度、更高標準、更實措施推動中國—上海合作組織能源合作再上新臺階,為促進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國家的交流合作作出行業貢獻。
緣何能源合作成為上合組織天津峰會務實合作的平臺之一?
權威數據顯示,自去年7月中國接任上合組織輪值主席國以來,中國企業在上合組織國家新簽、開工、投產電力及可再生能源領域項目超160個,油氣等領域項目超60個,總金額約3800億元人民幣,為促進有關國家發展能源產業提供了有力支撐。
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領跑電力項目合作,項目數量共104個,簽約總額接近1950億元,裝機規模超60GW。
近年來,隨著上合組織的不斷擴員和各國能源轉型的持續發展,上合組織國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全球影響力不斷增強,且未來合作空間還將不斷釋放。
今年6月,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發布了《中國-上海合作組織可再生能源合作報告》。可以用幾組數據來說明上合組織國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際地位:累計裝機上,截至2024年底,上合組織國家的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已超過23億千瓦,約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的1/2。新增裝機上,2024年,上合組織國家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容量為4.2億千瓦,約占全球可再生能源總新增裝機的72%。可以說,上合組織國家占據了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的“半壁江山”,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未來,中國與上合組織國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合作前景廣闊。
一方面,上合組織國家的可再生能源資源十分豐富,像中亞、南亞地區的風能資源表現突出,中亞沙漠帶、南亞干旱區的太陽能資源優勢顯著,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水能資源開發潛力巨大。
另一方面,近年來上合組織國家能源轉型步伐不斷加快,各國都在積極出臺可再生能源發展戰略,設立減排目標,可再生能源產業呈蓬勃發展態勢。中國的可再生能源技術成果全球領先,且項目工程建設能力強、產業鏈制造鏈完備,能夠與上合組織國家形成能源資源、產業技術、市場空間等方面的多元互補,通過能源合作能夠有效促進區域可再生能源產業協同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記者從本次揭牌儀式上獲悉,下一步,國家能源局將進一步發揮平臺作用,深化與上合組織國家能源領域務實交流合作,拓展清潔能源合作新空間,提升區域能源治理能力,打造安全、綠色、共享發展平臺,以實際行動推動中國-上合組織能源合作取得更多豐碩成果。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