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2月,新引進項目14個,總投資額180.9億元!”今年以來,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以下簡稱“長沙片區”)迎來招商引資的“開門紅”。
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自2020年9月掛牌以來,長沙片區不斷推動制度創新,自貿紅利不斷釋放,對外開放正在提速,成為全省改革開放“領頭雁”。
“為全省高質量發展裝上動力引擎!”3月17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偉在長沙調研時,對長沙片區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長沙將再接再厲,開拓創新,深入實施強省會戰略,為服務國家戰略、建設現代化新湖南作出新貢獻,交出出色的時代答卷!
14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首創
3月18日,在長沙國際郵件互換局12000平方米的大廳內,一個個出境國際郵件包裹被放置在智能分揀線上,接受海關掃描查驗。
這里除了處理國際郵件,還能處理國際快件、出口跨境電商包裹。
“打造國際郵件、國際快件和跨境電商業務集約發展新模式”,這是長沙片區首個全國級制度創新案例。
從僅辦理郵件進出境通關,到建成兼容“郵快跨”三種不同業務類型的分揀流水線,實現同場監管,長沙國際郵件互換局日均處理能力從最多5萬件飆升至30萬件,通關時間平均壓縮近50%。
“以往因為貨品種類不同,企業辦理業務需跑幾個地方。”湖南飛石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總經理郭靖深刻感受到通關新模式帶來的便利。郭靖介紹,企業將國內特色食品、生活用品銷售到日本,之前貨物要好幾天才能到,集約化通關模式啟動后,第二天就可抵達日本,經營成本節約十分之一。
借助“郵快跨”新模式,長沙片區臨空區塊跨境電商產業加快集聚,跨境電商貿易額從3.84億美元增長到18億美元,成為全省跨境電商出口“龍頭”。
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是長沙片區肩負的重要使命。掛牌以來,長沙以制度創新為核心,高標準高質量建設長沙片區。
聯合山河智能等企業,制訂工程機械二手設備產品標準,探索退稅規則,構建起面向全球的售后服務體系,這是 “工程機械二手設備出口標準化模式”;
鮮活海產品混合包裝后直運長沙,有效防止疫情輸入風險,企業采購成本降低4%~7%,這是“鮮活海產品混合規格進口監管創新模式”。
制度創新不但助推優勢產業加速集聚,也助力營商環境不斷優化。
“行業綜合許可登記”改革實現只跑一趟拿一張許可證照即可開業;外國人來華工作管理服務一站一次辦理;“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出臺自貿人才政策45條,吸引3.6萬名人才落戶……一年多來,長沙片區開展系統性、集成式創新,113項改革任務實施率達93.81%,形成34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14項為全國首創。
打開開放通道,產業加速集聚
制度創新形成的自貿“磁場”, 吸引企業和項目不斷落地長沙片區。

2022年1至2月,長沙片區新引進項目14個,總投資額180.9億元,其中“三類500 強”項目2個,涵蓋新能源、汽車配件、裝備制造等領域。僅汽車產業,今年就吸引了2家龍頭車企。
超糧控股集團南方總部項目、東莞嘉立半導體項目……一個個項目簽約落地,讓長沙片區一條條產業鏈日益“豐滿”。
獲批以來,長沙片區扎實推進外向型產業發展。圍繞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電子商務、農業科技等產業,廣汽菲克、奧迪新車型、怡亞通等16個“三類500強”項目落戶長沙片區。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山河智能四大工程機械企業進入世界50強,先進制造業國際化水平加速提升。
2021年,長沙片區新設企業6978家,同比增長117.7%,累計簽約產業項目95個、總投資1914.05億元,發揮了引領高質量發展的示范作用。
長沙向海,擁抱世界。自貿區是湖南對外開放的橋頭堡,擴大開放離不開通道建設。
3月16日,湖南省第一條直飛南美洲的貨運航線(長沙—巴西圣保羅)順利首航,至此,長沙國際航空物流通道實現通達全球四大洲(北美洲、歐洲、亞洲、南美洲)。與航線蓄勢“添丁”形成映照的是,長沙進出口總值也在不斷攀升。
2021年,黃花機場國際貨運航線增至14條,貨郵吞吐量達20.91萬噸;首開湖南自貿專列,中歐班列(長沙)開行1030列,增長94.3%。長沙片區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948.94億元,增長25.07%,分別占全省、全市的15.8%和34.1%。
新平臺新模式激發中非合作新活力
今年1至2月,長沙對非洲進出口24.7億元,增長126.6%。“非長”貿易疫情下再創新高,是中非經貿合作先行先試的成果。
在全國21個自貿試驗區中,湖南自貿試驗區是唯一定位為中非經貿深度合作先行區的改革創新試驗田,而其核心區,便是長沙片區雨花區塊。
新平臺、新模式激發了長沙對非貿易新活力。
目前,非洲非資源性產品交易中心、中非經貿合作促進創新示范園等新平臺已投入使用,包括咖啡、箱包在內的10條進出口產業鏈逐步成型。
長沙不僅織起了一張非洲好物網,更籌備在空中打造中非經貿“數字網”。
3月11日,省商務廳與360集團旗下的三六零數字安全科技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在長沙片區雨花區塊共同打造“中非經貿數字智谷”。智谷建成后,將輸入對非貿易大數據,輸出實用型數據,實現對非經貿合作數字化管理和應用。
“設立中非跨境人民幣中心”是湖南自貿試驗區另一大對非“首創”制度。借助該中心,湖南打通人民幣在對非經貿往來中的閉環流通路徑,有效管控中非貨幣匯率風險,助力人民幣國際化。截至2021年底,中心已開通6個非洲國家對公即期結售匯業務。
踏浪潮而來,銜使命而生!湖南自貿試驗區長沙片區聚焦“三高四新”戰略定位和使命任務,展現強省會擔當,正全力打造體制機制“試驗田”、動能轉換“加速器”、對外開放“新高地”!(劉捷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