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佛山市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天味業)披露了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數據顯示,海天味業今年第三季度營收、凈利潤均出現下滑。
而9月底以來,添加劑風波一直籠罩著海天味業,多重因素下,10月27日,海天味業股價創下63.68元/股的近兩年以來新低,當前市值約為2951億元。
營收、凈利雙降,年度業績目標難實現
(資料圖片)
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海天味業實現營業收入55.62億元,同比下滑1.7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2.74億元,同比下滑5.99%;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04億元,同比顯著下滑9.52%。
而今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實現營業總收入190.94億元,同比增長6.1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46.67億元,同比下滑0.86%;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4.97億元,同比下滑1.83%。
實際上,自2021年以來,海天味業業績狀況就開始顯現頹勢,據2021年年報顯示,當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業收入250.0億元,同比增長9.7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66.71億元,同比增長4.18%。
當時海天味業稱,報告期內外部環境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新冠疫情余波未平、消費需求疲軟、各種原材物料價格上漲、社區團購惡性競爭、限電限產導致供應趨緊等等,企業經營環境復雜而嚴峻,公司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
今年第一季度,海天味業就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狀況,而今年上半年,海天味業實現營業收入135.32億元,同比增長9.73%;而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3.93億元,僅同比微增1.21%。
海天味業在半年報中分析稱,報告期內,外部環境復雜多變,國內疫情多點爆發,餐飲、旅游等行業遭受沖擊,居民消費需求疲軟,給調味品市場帶來很大挑戰,公司的產品訂單出貨量放緩,短期承壓顯著。成本端,原本已經高企的成本今年繼續超預期上漲,產品盈利能力被壓縮,公司經營壓力進一步加大。
而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尤其受到第三季度營收凈利雙下滑影響,海天味業的歸屬凈利潤已然出現下滑,但在第三季度報告中,海天味業并未給出原因。
不過數據顯示,截至第三季度末,海天味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同比下滑45.63%,海天味業稱本期物價同比上漲,采購支出增加及本期支付上年末應付賬款同比增加所致。
另外經計算發現,今年第三季度被譽為“醬油茅”的海天味業醬油產品營收卻同比出現了下滑。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海天味業醬油產品實現營收104.03億元,與去年前三季度相比微增2.16%。
然而分季度來看,今年第三季度,海天味業醬油產品營收約為29.09億元,而去年同期則為31.67億元,同比下滑約8.15%。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年度報告中,海天味業曾提出2022年的業績目標是計劃實現營業收入280億元,實現利潤74.7億元。依據當前業績數據推算,想要達到全年業績目標,今年第四季度至少需要實現營業收入約89.06億元,實現凈利潤約28.03億元,目前看來似乎有些艱難。
添加劑風波或繼續影響業績
今年9月底,某短視頻博主使用食品添加劑“勾兌”醬油的視頻引發關注,而海天味業旗下醬油產品也被質疑是如此“勾兌”而成。
9月30日,海天味業發布聲明對此進行回應,稱海天所有產品都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生產,并且隨時接受國家及各級食品安全主管部門的常態化監督和檢查,而且海天所有產品中食品添加劑的使用及其標識均符合我國食品相關標準法規要求。另外,海天味業還明確表示,將對本次事件中惡意造謠中傷海天品牌的短視頻賬號進行取證追責。
然而首次回應后,網友發現海天味業在日本、加拿大等地銷售的醬油產品均沒有使用食品添加劑,如此一來,海天味業又陷入了添加劑“雙標”的輿論漩渦。
10月5日,海天味業又對添加劑“雙標”質疑發布聲明,海天味業稱,食品添加劑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國的食品制造中,世界各國的正規食品企業都會依據法規標準和產品特性,合法合規使用食品添加劑,并且按規定標識清楚,因此簡單認為國外產品的食品添加劑少,或者認為有添加劑的產品不好,都是誤解。海天味業還提到,早在十年前就已陸續推出零添加產品,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
但網友則表示“使用食品添加劑的醬油和0添加醬油有何區別?”、“是否向日本等國家出口的產品中也包括使用食品添加劑的產品?”等核心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海天味業正面回應。
10月9日,海天味業又發布《澄清公告》稱,無論是國內市場還是國際市場,公司均有高中低不同檔次的產品,均銷售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及不含食品添加劑的產品。
然而盡管海天味業接連三度回應,但在輿論影響下,至少在短期內海天味業產品銷售仍將受到一定影響。
關鍵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