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醴陵市召開三級干部會議,明確提出聚焦“一個目標”,推進“兩個年”活動,搶抓“三大機遇”,守牢“四條底線”,以發憤圖強的姿態、重振雄風的決心,抓早抓小、抓細抓常,努力實現新年“開門紅”,全年“滿堂紅”,加快邁進縣域經濟“千億時代”,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講成績
經濟增速領跑株洲,去年完成GDP825.2億元,增長9.7%
元旦伊始,醴陵項目建設傳來好消息,去年開工建設的新型粘接密封材料智能制造項目實現主體封頂,還有中建材碲化鎘薄膜發電玻璃等項目建設正酣。去年該市實施重點項目218個,引進項目119個。
企業發展同樣喜人。去年,醴陵陶潤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出口額超過4400萬美元,跟2020年同期相比增長約70%,華聯瓷業外貿出口額達1.043億美元增長52%,新增“四上企業”101家。

優質企業、項目持續發力,百萬干群勠力同心,醴陵經濟高質量發展勢頭足。
數據顯示,該市去年完成GDP825.2億元,增長9.7%;地方稅收增長15.8%,規模工業增加值增長1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4%,經濟增速領跑株洲。還收獲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全國文旅高質量發展城市等“國字號”榮譽,多項工作獲國務院、省政府表彰。
亮目標
在2023年實現GDP逾1000億元
醴陵是工業強縣,經濟活躍,陶瓷、花炮、玻璃、服飾、電子信息等產業發展動能澎湃。去年,該市縣域綜合實力昂首挺進全國40強、中部10強,分別名列第37位、第8位。
該市科學研判,提出要加壓奮進,確保GDP增長7.8%以上,在2023年實現GDP過1000億元。這個目標得到了各級各界的高度肯定和廣泛認同,已經上升為該市百萬干群的共同意志。
既要跳起來摘桃子,更要俯下身子抓落實。從產業發展上看,該市將聚焦“三個高地”主戰場,加快構建“一個千億、四個百億、若干十億”的現代產業體系。“抓住智能制造這個核心,做大產業、做強企業、做精園區、做實項目,促進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陶瓷、花炮、玻璃、服飾、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全方位、全鏈條升級。”醴陵市委書記王利波說。
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以成江海。該市將建立完善聯席會商、監測預警、協調聯動三項機制,形成一月一會商、一月一通報、一季一考評的工作格局,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確保圓滿完成或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
抓重點
新增“四上企業”105家,提升3個方面能力
市場主體是經濟發展的堅實基礎,是區域競爭的核心力量。今年,醴陵要確保新增“四上企業”105家、“專精特新”企業5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以上,力爭新增1—2家上市企業。
培育市場主體,醴陵將在“匯聚、紓困、退出”上下功夫。匯聚,即推動華聯瓷業、旗濱玻璃等龍頭企業成為鏈主企業,以大帶小、以主引配,匯聚產業鏈、供應鏈相關企業落戶,形成良好生態。紓困,就是將“政府做好圍墻外的事、企業做好圍墻內的事”“不讓企業家等一分鐘”等工作理念落到實處,讓企業輕裝上陣、做大做強。退出,即尊重市場規律,對一批生存無望的僵尸企業下決心退出淘汰。
“當前醴陵干部面臨的突出問題,不是觀念問題,而是能力問題。”王利波直言不諱,提升能力是一項系統工程,最緊要的是提升三個方面的能力。其中,對上學精神、學規矩、學政策;對外學方法、學機制、學措施,提升學習能力;讓學經濟、懂經濟、會抓經濟成為全市干部的自覺,提升經濟能力;在區域經濟發展大局中,明確方向,找準定位,一天當作兩天干、兩步并作一步走,提升落實能力。
“當前,醴陵正處于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期。要牢牢把握,并利用這些重大戰略機遇,結合醴陵實際,闖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子。”王利波擲地有聲,他要求搶抓“三高四新”的機遇,在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搶抓“長株潭一體化”的機遇,在株醴融城上實現新突破;搶抓湘贛邊區域合作的機遇,在鄉村振興上實現新突破。( 劉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