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對于我們來說,有熟悉又陌生,如果一談起股票相信很多人都明白了,什么是股票呢?股票就是上市公司向出資人發放的一種股權憑證。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創業板上市公司數量有多少,整個A股上市公司有多少家?
上市公司數量已超過4000家。如何同步提升投資價值根據證監會, 9月3日的數據,中國a股上市公司數量達到4001家,首次突破4000家。十三五以來,這個數字跨越了3000和4000的門檻。總市值股市已突破70萬億元,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
上市公司數量是衡量股票市場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在經濟受到全球金融危機、貿易保護和單邊主義影響,企業普遍經營困難的情況下,保持上市公司數量的穩定增長和市值的持續擴張并不容易。特別是“十三五”以來,已躍過3000家、4000家,顯示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強大生命力、中國經濟的韌性和中國國內市場的強勁、良好態勢。更重要的是,在上市公司數量不斷增加、上升到新水平的背后,資本市場改革不斷加強,改革措施不斷出臺,特別是科創板,不僅給企業更多的上市空間,而且在注冊制進行了改革試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是因為科創板注冊制試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直接為注冊制實施創業板提供了很好的經驗,注冊制實施創業板的力度更大,效果更好。資本市場以改革為推進器,無疑為資本市場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事實是,資本市場作為現代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與經濟發展、商業運作和人民生活融為一體。雖然資本市場具有風險性、不穩定性,甚至隱含著一些不規范的行為,但企業和居民已經充分熟悉了資本市場,適應了資本市場對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影響,養成了在資本市場上展示自己能力、接受風險的習慣。因此,即使資本市場面臨巨大挑戰,許多企業和居民也會毫不猶豫地進入資本市場,享受挑戰資本市場的樂趣。
截至2020年10月30日,創業板上市公司已達871家,占a股上市公司總數的21.42%,總市值為10.40萬億元。創業板公司平均營業收入從2009年的4.74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20.62億元,復合年增長率超過15%。
在過去的11年里,肩負著服務創新型成長型企業使命的創業板市場有力地推動了中國創新型經濟的發展。數據顯示,創業板公司年均R&D密集度超過5%,802家高科技企業占92%,569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占65%,696家公司擁有國際或國內領先技術,100多家公司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近100家公司在專項,擁有國家重大科技項目,200多家公司擁有國家重點項目。
寧德時代,邁瑞醫療,愛爾眼科等具有示范效應的新經濟標桿企業云集創業板。
作為首批在創業板上市的公司,愛爾眼科深深感受到資本市場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愛爾眼科, 陳邦,董事長表示,上市在愛爾眼科努力成為中國眼科行業重要生力軍的過程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1年間,創業板公司累計分紅近1900億元,占凈利潤的25%以上,累計回購股份121億元。657家公司復牌后,股價比漲幅發行價高出100%,投資者獲得良好回報。
今年,迎來,創業板發展過程中的一項重大改革——試點注冊制2020年8月24日,首批18家創業板注冊制企業成功上市。到目前為止,注冊制創業板的改革和試點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整體市場運行穩定。
進入注冊制時代的創業板,正以更加包容開放的姿態全力支持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發展,開啟了推動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不缺改革。近日,中辦、國辦出臺了綜合改革試驗示范區試點實施方案,明確支持深圳率先進行資本市場建設。深交所表示,改革仍在不斷深入推進,越深入,越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保證注冊制創業板的優質運行,打造良好的深交所市場。
許多人表示,他們預計創業板未來將進一步增強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康泰醫藥董事長胡坤,表示,注冊制創業板的實施標志著中國資本市場進入了一個新時代。發展才是硬道理,我們希望通過資本市場的良性循環,在創業板上孕育誕生更多偉大的全球性公司。
「未來的創業板應與科創板攜手合作,創造中國版的納斯達克。創業板應與科創板不同,并有其特色。」董登新說。
可以說,隨著改革的不斷推進和監管的不斷加強,資本市場對企業和居民的積極影響也在不斷增加。企業越來越意識到自己通過資本市場獲得了資金,接受了考驗,考驗了自己的能力,展示了自己的實力,為資本市場做出了越來越多的貢獻。另一方面,居民和投資者不斷運用自己的知識、資金實力和良好的資本市場投資意識,參與資本市場投資,積極與上市公司互動,與市場相互陪伴,形成良好的合作格局。短短五年時間,兩次跨過上千家上市公司的門檻,并不容易。沒有資本市場的融資是不行的,沒有企業的充足供給和投資者的積極參與也是不行的。正是由于有利的條件和諸多因素,資本市場健康有序發展,企業和投資者的共同利益得到保障。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特別是國際環境的空前變化和加快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中央政府提出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目標,也對如何實現各方面的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資本市場作為重要領域之一,自然離不開優質發展的支撐,也需要實現優質發展和新的目標要求。從上市公司的角度來看,他們可以在數量上不斷突破,這證明資本市場的調整能力確實在提高,中國經濟發展的靈活性已經體現在各個方面和領域。但是,從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來看,數量顯然不是唯一的標準,甚至不是最重要的標準,上市公司的質量是最需要考慮和研究的問題。因為在資本市場發展的初始階段,企業和投資者對資本市場了解不夠,所以有必要將上市公司的數量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這也是增強企業和投資者信心的首要任務。然而,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加,投資者的積極性越來越高,尤其是企業對資本市場的認可、接受和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如果我們仍然關注上市公司的數量,我們可能會迷失方向,給市場帶來不利影響,傷害企業和投資者。特別是資本市場還會出現違規、用錢過度等問題。
正因為如此,高質量必然是上市公司最重要的評價指標之一。進入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必須是質量高、效益好、市場前景好、擁有核心技術和產品的企業。最起碼要先列出來。根據注冊制,的要求,有必要加強市場監管。要真正起到優勝劣汰的作用,好的錢趕走壞的錢,在市場上留下真正優秀的公司,趕走不合格的劣質公司和垃圾公司。只有這樣,投資者對市場的認可度才會越來越高,參與市場投資的積極性才會越來越強,資本市場的活力才會不斷提高,最終會給企業和投資者帶來越來越多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