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楊卓舒出生在肇東縣教師家庭。13歲時,他開始在大慶油田工作。因為他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從油田調到了宣傳部,后來開始在媒體工作。
1993年,楊卓舒下海經商,用汽車做抵押,從欒城縣農民手中交換了30畝土地的開發權,然后,他用自己的錢從世界各地購買建筑原材料,創造了破土動工的熱潮。當時就宣稱自己建的別墅低于普通市場價,吸引了不少訂戶。在正式建設之前,楊卓舒已經籌集了約4600萬元。有了這個資金,楊卓舒已經走上了房地產之路。
隨著卓達集團的發展,楊卓舒在2001年成為福布斯第15大富豪,楊卓舒連續四年成為河北首富。隨后,楊卓舒開始發展醫療保健、旅游和服務。2013年,楊卓舒成立了卓達新材料集團,并開始計劃資助新建筑材料項目。在投資項目“卓達新材料理財產品”啟動后不到一年的時間里,40多萬人在資金共投資100億元
卓達集團是靠房地產發家的,如果能專注于房地產前途無量。然而,卓達集團融資路徑是錯誤的,其結局只能一步一步走下去。雖然卓達集團已經扎根房地產行業,但對于楊卓舒來說不斷上漲的土地出讓金已經成為他想要避免的成本,于是他開始帶領卓達集團通過其他渠道獲得低價土地。1999年,卓達集團開始轉型為生產型城市,通過與政府合作低價收購土地。
自2013年以來,楊卓舒和楊汗青先后將幾個房地產項目打包成理財產品,承諾給投資者20%的年回報率和4年后送一套同樣價值的房子。2018年初,投資卓達集團,在資金的投資額為5萬元,約占28%,在收益率;超過500萬元,在收益率,資金,超過34%。卓達新材料金融項目投資周期為一年,超過100億元融資支付的利息在一至兩年內將超過20億元。卓達集團一年的主要收入不足以償還利息,只能通過不斷吸引新的投資者為前期投資貢獻利息。2019年6月,債權人可能超過9萬人,資金總規模超過300億元。
據公開信息,2017年,卓達集團共發行信托產品19種,融資55.5億元。但由于無力償還,卓達集團被信托機構列入黑名單。事實上,卓達債務一直在滾雪球式增長。同時,楊卓舒將三亞公司抵押出去,獲得了大量融資。但是因為利率太高,大部分的錢都用來借新錢還舊錢,無法投入實際操作。為了爭取投資者,楊卓舒只能繼續為投資者畫餅。泡沫總是會破裂。楊卓舒自首后,共凍結股權物品48件,涉案金額46億元。與實際控制人在卓達,受到的懲罰相比,外界似乎更關心卓達的退款進展。截至2019年5月,楊卓舒全部身家資產按市值目前保守價格2200多億元估算。
